路遥先生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期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一年前我开始读书,先不说在决定我的命运上有多少份量,但的确打开了我的觉醒期。
01
是什么让我开始读书?
面对“满地鸡毛”的生活束手无策时,我开始读书。
两年前,我们小家庭迎来了老二的诞生,我正式成为一名二娃职场妈妈,自决定留下这个小家伙开始,我总跟朋友开玩笑说“我们是吊着一口仙气生二胎”。
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小家伙,相比老大出生时,母爱的泛滥有过之而无不及,斩钉截铁地暗自发誓“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无论多难的日子都能过”。
可现实还是现实,总会在你准备好要战斗的时候给你重重一击,“别天真了,哪有那么容易就实现的信誓旦旦”。
老二两个月起,我和老公开始了分工明确的工作和带娃之路,他负责上下班接送上小班的老大,我负责在家独自带老二。
大概率讲,产后妈妈总是敏感、脆弱、患得患失,即便是已经有了一次经历也依旧,遇上倔强任性的我,“刺猬”的特性更是显露无遗,外表坚强不催,内心脆弱如纸,动辄伤心落泪、情绪失控,觉得家里人都对不起我。
翻旧账、不讲理、咄咄逼人…最痛苦的是,过后反思,觉得自己的行为简直和理想中有爱、平稳、智慧的幸福妈妈背道而驰。
自认为我是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技能只在工作上适用。
生活中总是做一些离谱的事情,让家人不解,还对我毫无办法。面对“家长里短”我总是笨嘴拙舌,怀着一颗无比真诚的心却不讨好。
可能也就是出于此,我总是在某个跨度上挣扎,拥有一颗誓死改变自我、追求更好的决心。
自我断定,现有认知已不足以支撑我来解决生活难题。
也就在那个时候,唤醒了我一直以来坚定要做却无从开始的“读书”意愿。
记得很清楚,手边有一本早年就买了却从未翻过的《史记》(古文版,不知道哪里来的盲目自信要先入手古文,估计很多学霸早在中学甚至小学就读过了,可我当时就是没读,中学的我在认真地任性)。
再有就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果断拣起后者来读啊,意外地发现,书中采访实录的形式和内容,还真是很吸引人。
说来也巧,恰好也就是当时,在跟许久未联系的发小互通近况时,无意间听到她提到一个叫“线上阅读课”的东西,好奇心立马被勾起,自然迅速建立了线下链接。
于是,俩宝妈便因为要学习一门线上阅读课程而成为了那段时间联系最紧密的同桌伙伴。(因为我错过了当时这门线上课的开营时间,所以第一次我属于蹭听啦~)
那时候,还没出百天的我已然把产后读书费眼、费腰、费身体的事情抛之脑后了。
开始了左手抱娃、右手听课读书的产假期。当然了,5个多月的小家伙也异常配合,吃饱喝足乖乖睡觉长身体,让亲妈有大把时间自行安排。
首次参加的线上付费课程竟是“阅读”。
1个月+100天计划的课程和社群指导安排,让我的产假期无比充实。
这应该是大学以后工作外,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学习了。
感叹当下线上教育便捷和新颖的同时,也为自己坚持完成课程、作业和读书而欣慰。
《正面管教》和《亲密关系》是我课后首选,并运用所学方法迅速读完的2本书,之后便有了很多本。
一年多时间,读完了我30年没读完过的课外书。
(比起一年可以阅读300本书的学霸大咖,还相距甚远,我还在继续努力~)
02
我是怎么读书的?
在我正式开始有计划地阅读时,6个月的产假期结束,回归职场(我很喜欢“职场”这个词,因为找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开启了“工作+带娃+阅读”的循环模式。
我会从问题出发选书。
对了,蹭听了发小的一期课程之后,我连着续报了2期课程,进行了半年的深入学习和实践。
对照当时课程中老师推荐的书单,从自己感兴趣的、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我逐一选购自己想阅读的致用类书籍。
(就是常说的工具书,当然,市面上的书籍千千万,如何选择一本适合当下自己阅读的书,也是有方法的哦~感谢遇到阅读课,毕竟成年人特别是二娃职场妈妈时间宝贵,有限时间里能精准定位书籍很重要)
陆续选择了亲子类、习惯类、思维类、自我探索类、图解类、工作专业类等书籍。
逐渐很认可一个观点,成年人的阅读,除了消遣,刻意去通过阅读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很重要。
为了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合适的陪伴者,我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养育女孩》《养育男孩》等,知道并努力实践着“温柔且坚定的”教育沟通方式。
想要养成正向健康的习惯,我读了《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吃掉那只青蛙》等,坚持360天做日计划、日复盘;开始瑜伽、健身,跟着潇洒姐完成了100天健身打卡。
为了寻找突破自己思维局限的方法,我读了《元认知》《好好思考》《拆掉思维里的墙》《六顶思考帽》等,发现,原来学会思考自己的思维是牛人必备的技能。
娜里跑的《用一年时间重生》,让我回顾了之前毫无方向的30年,却帮助我找到了内心最渴望的东西。
潇洒姐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让我更加坚定,我要立刻去做那一件最奢侈的事情,就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
我会在任意时间读书。
这一年,我从最初想拿起书来读、却担心被周边人“嗤之以鼻”,变得在读书这件事儿上无比洒脱,“管你们怎么看,姐就是这么'作'地要看书”,哈哈~
包里随时都装着一本书,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任意碎片时间会掏出一本书,也是习惯。
俩娃晚上睡觉后,爬起来点灯读书到凌晨的,是我;工作午休时间,翻书的,是我。
早晨等家人使用卫生间间隙、在家吃午饭间隙、回老家看孩子出发前的间隙,翻、翻、翻书的,还是我。
对了,在婆家娃睡后窝到床边沙发脚,看书的……这些都是我。
是的,做学生的时候我没有这么刻苦过。
当初没有“笨鸟先飞”,如今先不管飞不飞,我就是享受那个阅读时,与这么多大咖牛人对话的感觉。
嗯,我可能有点体会到了“因学习带来的快乐已远超玩耍和看电视剧快乐”的感觉。
我向往着那个,“说话有趣,人格可信,见识高明,眼神清澈的人”。
03
我改变了什么?
“成年人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经过近10年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我认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努力让自己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知道→做了→做到”,就是实现路径。
我一直认为,是阅读打开了我的新世界。
现在回想,也找到了自己之前隔三差五无端郁闷、无病呻吟、胡乱矫情的根源,就是“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有人说,读书是学生该做的事,职场成年人只需要懂得职场游戏规则,摸爬滚打就好了。
我不这样认为,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如果你不读书,你的三观将由你的身边人决定”,当然,除非你的身边人是马云。
至少,我通过阅读,心态平稳了。
如果问我,“哪一本书对你影响最大呢?” 我说不出来。因为,我想,是全部。
很神奇,当你读过一些书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张网,它连着很多观点、金句和故事。
读书,其实就是在与不同时期的作者对话,每个人的观点都值得去认知。
说起来心态,我特别想说一说“为母则刚”这个话题。
这个时代的女性,都很难。工作、创业、带娃和成长要兼顾,就算是全职妈妈,也一样不能少。身边太多这样的妈妈群体了。
所以,“职场宝妈”“女强人”“为母则刚”等等,是给她们的标签。
可只有我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为母则刚”的背后,是无数次歇斯底里的崩溃、是无数次把孩子揽入怀里的隐忍,特别难熬的那几年,每个妈妈的“难”不同,但说起来,都懂。
一边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一边是没人照看的娃;一边是还没磨合好的婆媳关系,一边是需要维护的夫妻关系。
一边是身边牛娃传来的各种习得技能,一边是自己对孩子培训班的艰难选择。这应该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现实。
由此带来的,就是“焦虑”和为“贩卖焦虑”买单的纠结。总也逃不出那个魔咒。而对于我,当然不允许它恶性循环。
好在,我还是通过阅读找到了方法。用一个恰当但又不太恰当的佛系表达,“解决问题,就是我的终身课题,每天早上睁眼,就做好了去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如果,今天没问题,那就是生活在眷顾。”
这样一来,我再也不怕“问题”了,反而很珍惜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我才变得更有价值。
工作多一点,要加班,孩子没法儿管,没关系,再专注一些,提高效率。自己一时没有好的办法,胡乱发脾气,没关系,多接纳自己,正视自己的情绪。
孩子进入敏感期,情绪不稳定,没关系,多理解、多爱、多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大人都如此,何况孩子呢?……
每个人都在成长,如果在合适的时机有合适的方法协助,那会更有助益。
我们不能左右紧急工作任务出现的时间,但我们可以合理调整自己的安排;我们不能决定家庭成员的性格,但我们可以选择更友好的相处方式。
我们不能掌控孩子的所有,但我们可以与TA们平等对话,用心呵护。
有了平稳的心态,一定能够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生活。当然,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现在的经历,也终将成就那个更好的自己。
其次,便是认知提升。关于认知提升,同样是终身课题。
小时候,父母总跟我提起关于“人的层次”的话题,我总是不屑一顾。
可工作之后,特别是通过线上课程接触过天南海北的很多人之后,发现,还真是。
人和人,是有差别的。思维、能力还真是可以分出来层次。
潇洒姐,虽然30岁才开始健身,但她坚持了10年;她的女儿问问,小学一年级已经有了自己的效率手册计划。
萌姐,为了当北京奥运火炬手,从浙大退学,复读1个月后重新考入北师大,入学后,还自定了“1000天小树林学习计划”,四年成绩稳居专业第一;坚持22年早起,读书、写作。
你看啊,当下的成功创业女性,把当初她们的实践和方法都通过书写了出来。我不搞个人崇拜,可我认可事实。这些,对自己、对孩子,都会受用。
但,需要你先去“知道”。
另外,底层逻辑、知识体系、转化实践、交付结果,是我新学到的。
我是谁、我的价值在哪里,是我近一年来反复思考的问题。当我用自由书写、高峰事件、偶像人物分析等工具,对自己的过往进行梳理时,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说到“认知”,可能有些抽象。举一些例子吧。
一早上班送娃因为时间来不及,催孩子而打翻水杯、殃及手表或重要资料的类似事件,发生过吧,“倒霉的事情总往一起赶“这样的感叹,也很熟悉吧。
其实,如果我们能在时间很急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用平和的语言提醒孩子,完全可以有效避免后续一连串”倒霉事”发生。
开车路遇霸道司机、新手司机的情况常见吧,非得摇下来车窗,口舌半天的,是不是也不少?结果呢,生气不说,还有可能连带一系列不可掌控的事情。
那如果,懂得”元认知“呢?自然就会脑补自己在冲动情况下作出反应后的结果,想想“那不是自己想看到的,冲动毫无益处”,就会避免了。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情绪触发开关,不知道因为哪件事情,就会触碰开关,生气、郁闷、伤心,甚至是崩溃。
可如果懂得情绪管理的底层逻辑,你就会很淡然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平静地跟身边人说,“我现在很生气/郁闷/伤心……,请让我独自呆一会儿”。
我想,这种情况下,争吵的可能性会小很多吧。
其实,这些都是“思维改变或者认知提升”后,我们能够做到的。
当然,现在的我,也还是会因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和身边人拌嘴,会因为孩子一个“不靠谱”的举动而生气。
可至少,现在的我更从容,我不认为这些是困扰我的问题。
拌嘴,不过是不同思维碰撞的过程,即便生气的人有点无厘头,也要先学会接纳;看到孩子的“不靠谱”,回想我们的过往,不也是在各种不靠谱中成长吗?
成年人,不就是要在看似琐碎、难缠的生活里,努力寻找那一份从容吗?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停止进步。
借用潇洒姐的一句话,“世界的本质,就是你的大脑”。
而读书,是你逐渐精进的方式。
04
写在最后的话
公众号大v、《一年顶十年》作者彪悍一只猫说,“读书,是终身成长者的标配”。
拆书帮创始人、《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老师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
张萌_萌姐、彭小六等很多青年创业者,年阅读量都在300本以上。
前两天还无意间进到了萌姐的视频号直播间,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在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时,那种挡不住的、知识沉淀的力量。
当然,书籍不能教会你全部事情,但它会给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你的视野会更开阔,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广泛,会逐渐变得更加从容、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