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大家看了吗?
来访者“小莫”是非常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为了别人去牺牲自己,
最终换来的,却是同事们的不喜欢与孤立,连理发店的托尼老师也笑他···
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人。
自己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关系的融洽,不断地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与心血,
最后却无法换来他人的认可。
委屈了自己,讨好了别人,
却没有建立真正的关系。
讨好型人格,也许会被人认可是个好人,热心肠的人,
但却很难被人爱,无法建立真实的关系。
解读原理
首先,咱们从精神结构的角度来探究其背后的运行机制。
人是以自身为标尺去丈量周围的一切,包括人际关系,但其中有个bug,即:
人无法丈量自身!
自身的价值感大多源于周围环境的反馈,即:“评价机制”。
别人说你好,你就会自然地认为自己好;
别人说你擅长,你也会认为自己的确拥有某种能力。
这种现象在幼儿成长阶段非常明显。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对运动感兴趣,那你就多多夸奖他,
比如跑得快,跳得高,投得准
其精神结构对自己的判断就会“扭曲”,得到积极反馈,
这种反馈进而加强其自我胜任的愉悦感,驱使其继续行动。
整个链条就搭建起来了,直到下次遇挫。
讨好型人格的讨好行为,本质上源于自身价值感的匮乏,
对自我的评价较低,所以在关系的开展过程中,为了逃避关系的破裂所受到的伤害,
选择了一种“额外支付成本”的方式去维持关系。
与两性关系中的“跪舔”“舔狗”行为类似。
讨好型人格的内心大多是:
“我多付出一点,你只要不嫌弃我就行”
“我帮忙总没有错吧,帮了你你就欠了我人情,就能够和我好好处了”
“我对你好,你不对我好,或者背叛我就是你的不对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讨好行为,也是一种索取行为,背后是想要价值交换的。
而交换的大多是些无形的东西,诸如更多的情感投入,别人的爱,别人的认可。
形成环境:
心理学家米基·法恩曾说过: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童年创伤,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
换句话说,习惯对别人讨好的人,或许是源于父母有意或无意地“训练”。
《女心理师》剧中的小莫就是这样,小时候性格内向,受过校园暴力。
回到家告诉了父母,而父母给他的教育竟然是
“你要多反思自己”
“忍一忍就过去了”。
于是,他学习到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遇事就选择“忍一忍”,
别人开心就好,而自己的内心渴望被极度压抑着。
长大后,他仍然会用这一套行为模式对待他人。
本来应该向外流淌的攻击性,却变成了对内一次次的释放。
“讨好别人就能有利可图”,更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错误引导,也是错误的认知!
修正认知
首先,咱们明白一个道理就是
“让所有人满意认可喜欢,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你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的。
就像我写文章一样, 并非所有人都喜欢看;
我接待的来访者,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向我倾诉
所以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你才能知道正确的路径。
你不是人民币
认清边界
心理学上一直在强调边界,
从婴儿到幼儿,宝宝也是慢慢地发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心理的边界与生理的边界同样重要。
讨好型人格的人有一个误区,即:
他们认为别人不开心,可以通过自己的讨好行为来“治愈”。
换句话说,“别人的情绪,与自己有非常大的关系”
而这,正是“边界模糊”感造成的。
而是什么造成了边界呢?
进一步探究,是两个字:
“成本”
即:成本决定了边界。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你点外卖的时候,
你大多能点的是周围5km里范围内的商家(除了跑腿)
而5km以外是不给送的,原因就是配送费等成本太高了,
有人不愿意承担!
知道了这个原理,即具备了理论基础。
看看你的生活吧!
是不是无数次了,在讨好别人,委曲求全之后,你也会责备自己。
在心里默默骂自己的懦弱,下定决心学会说NO!
但是除了有求于你之外,别人的态度也并不是那么的认可你!
甚至你向他们求援时,回传的却是各种拒绝的借口!
你已经受够了这种单方面的付出!
你为了这段关系,为了让别人说你个“好”字苦苦哀求着!
你已经感到很累很累了!不想再支付更多的成本了!
那你就尝试只做“5km”范围内的事吧!!
改变的开始:
第一步:不责备自己。
试着放下恐惧,全然地接纳自己。
给自己多一点宽容,接纳这个固执的自己。
用力抱抱自己,再给自己说:
“渴望被爱,被在乎,是正常的,每个人都这样,我也一样”。
爱自己,不再苛责自己,是改变的第一步。
第二:建立价值感
结合自己的爱好,或者特长,去学习,去锻造。
做一个有“结果”的事情。
如果你实在是没有主意,那就试着死磕自己一下吧。
比如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书,锻炼,收拾屋子。
这种养成类的积极的生活方式,能够帮你做熵减,活出主动性。
慢慢你会发现,你的欲求自给自足,不再奢求在关系中的索取与主导地位
外在的评价,好与不好都无法搅动你的内心了
在每一次坚持与正反馈中,你的自我效能感慢慢增强,不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了
因为,你的内心,有了根!
你塑造且认定了自己的价值!
第三,尝试麻烦别人。
讨好型人格往往“画地为牢”,他们普遍不敢麻烦别人,生怕自己会给别人添乱。
可是,关系的本质就是交换,
你的每一次“求援”都是一种关系发展的信号,
敢于麻烦别人,敢于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才能让关系流动起来。
别人在帮你的时候,并不会瞧不起你,而是对关系有种良性期待
这时候你再运用你的“讨好型人格”,给予正回馈。
健康的关系就这样被建立起来了。
第四,重塑边界感
有句话说:
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别人开心与否,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与你无关。
当他们是因你而生气,你会以10分来评估下,
自己的原因占几分?他们自己的情绪管理问题又占几分?
这样就可以去承担“有限定”的责任。
其余时间,做好自己便罢。
还记得上面外卖的例子吗?
你只做“5km”范围内的事就好。
最后,要记得
把你最宝贵的精力,献给你最亲最近的人!
因为他/她们才是值得的!
祝好!
我是黄小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关注我,送你一套放松减压冥想音乐,
每天十分钟,帮你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