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一年,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引起的安史之乱,把无数无辜的老百姓卷入社会的动乱中,受战争的折磨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手无寸铁的百姓又不愿意受战争的苦难,听说江南没有战乱所以当时就兴起了南下的潮流,诗人张继也同他们一起去了那个梦幻缭绕的江南。来到江南,诗人张继夜里难眠,看着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听着寺庙里传出来的钟声,躲在江水上的小船上吟出这首诗。
一、初识《枫桥夜泊》
本来就不多产的张继,流传下来的诗只有50多首,最出名的就是这首《枫桥夜泊》了: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凄冷的月亮已然落下,树上的乌鸦一直啼叫个不停,这月色下的江南,寒气漫天,寂寥湿冷。看着江边红透了的枫树,还有星星点点的渔火,感慨再多的美景也难以平复“我”独自傍愁而眠。
美丽醉人的姑苏城外是寂寥清净的寒山诗。这黑暗,湿冷的夜空下,一个孤独的人坐在江上那一叶寂寞的船上。一阵一阵的钟声撕裂沉浸的空气,传到寂寞人的耳朵里,让人无法入睡。
开始的时候对这首诗没有太多的了解,按照字面意思就这样解读了。当然这也是最简单,最字面的解读,当然也是最美丽的解读。然而有人却说这种解读是错误的,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
二、被传的误解之处
越是争议多的作品,越有无数的人愿意去探索、研究作品最初的含义,和作者写作的初心。
据当代人考证,“月落”不是月亮已落或将落未落,而是村庄名或桥名,“乌啼”并非是乌鸦夜啼,而是山名。而“江枫”也不是江边的枫树,亦为桥名。“对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月落”“乌啼”“江枫”“对愁眠”这些凄切唯美的风景就这样变成了地名,诗中惆怅宁静的画面一瞬间灰飞烟灭,不复存在。这首流传了千年的诗,曾无打动过无数游子的心,转眼间变得如此实在,如此索然无味,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仿佛前一秒这温文尔雅的江南夜色还在我们眼前晃荡,后一秒就变成了现实的山、桥、村。不是不美丽了,只是少了许许多多的“诗”的意境。我们欣赏这首诗,不就是欣赏诗人笔下这惆怅、柔情的诗意吗?而如今却像是诗人把环境牵强的码成一列,毫无美感。
三、最被认可的说法
这样美的一首诗突然变得如此枯燥无味,当人是很多人不想看见的。多少人迷恋在这首诗温柔的意境中。这首被流传千年的诗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要不然早就在某个不知名的朝代,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了。
最后这一种说法,才了结了许多人心中的愁结。很多资料上显示,由于这首诗将江苏的美景写的如诗如画,不少人沉浸在诗中,欣赏着诗中的风花雪月。他们更愿意将诗中的意象带到日常的生活中,所以诸如“月落”“枫桥”“乌啼”“对愁眠”的美丽意象就被运用到了山名、桥名、村名之中。
同时这首诗也伴随着寒山寺,伴随着苏州城,伴随着一代代喜欢文学的文人墨客,流传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