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愤怒不是脱口而出地指责对方,而是要去体会是什么未满足的需求导致了愤怒的原因。
《非暴力沟通》中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
第一步: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第二步:想一想是什么想使我们生气了;
第三步:体会自己的需要;
第四步: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别看平板,你都看了一上午了”
“赶紧去睡觉,23:00了”
“快来吃饭,都请了你几遍了”
…………
对孩子的脱口而出的指责真是随处可见,然而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孩子往往听而不见,持续拖延,再者奋力反抗。
觉察到自己低效的做法,我试着体会自己有哪些未满足的需求?
“别看平板,你都看了一上午了”,第一层的需求是保护视力。围绕需求,我们可以做做眼保健操,起来看看绿色,闭目养神……于是,我和女儿说“我们休息一会,妈妈陪你去小河转转,看看妈妈童年玩耍的地方。”,女儿欣喜地答应,我们完成了一次小探险。
愉快的经历让孩子更愿意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别看平板,你都看了一上午了”,第二层的需求是担心被网络信息误导。于是,除了大呼小叫命令她,我还可以选择坐在她身旁观察。当看到她是和闺蜜聊天,画画,研究美食,偶尔玩玩游戏,内在的担心便放下了。
“别看平板,你都看了一上午了”,第三层的需求是关注学习。我们会给孩子在假期安排各种兴趣班或网课,把时间填满。然而,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被压抑的需求总是会爆发。
也许,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教孩子如何劳逸结合。女儿五年级,正是开始建立时间管理的最佳时期,我推荐给她“时间效率手册”。提前一天做计划,完成时立刻清单事件上画上勾,总是满满成就感。
当我们减少了对孩子的大呼小叫,道路变得宽广了,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和自己内心和解,不再因为对方的不接受而气急败坏。
愤怒让人丧失理智,沦为情绪的奴隶。停下来,深呼吸,在愤怒和理智之间,我们拥有无数的第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