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实习期间教过的学生小燕子突然发来一段话:
“我这么努力,为什么生活还没有变好,人生依然迷茫?我努力,我坚持,却发现这些东西通通都没用。特别苦恼特别迷茫,老师,求开导……”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我已毕业三年,实习期间带过的学生都快大学毕业了。前两年偶尔联系,他们还在吐槽作业太多老师太烦学业太重,没有时间出去玩,现在却在苦恼人生。
翻了小燕子的朋友圈,与她聊了许久,发现她现在的状态与我之前差不多。当然有努力,只是这份努力看起来特别苦大仇深,整个人焦躁不安,满眼满身散发着迷茫与彷徨。
哪些情况属于苦大仇深的努力?
①求快
相信速成,朋友圈里转发了诸如《快速学会……》《30分钟掌握……》《10分钟搞定……》之类的文章。
参加很多平台免费的、付费的课程,认为听了一到两个小时课程,就真的能掌握某项技能。
结果听完之后还是一脸懵,也许能学得一些小技巧,但是生活仍然一成不变。
②求全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机会多到学不完。有些课程是免费的,只要你转发朋友圈然后截图发到公众号。付费的课程也多到数不清,令人眼花缭乱。
据小燕子自己所说,她学了绘画、演讲、瑜伽、书法等免费课程,又购买了时间管理、写作、拆书、英语、ppt制作等付费课程。
什么都想学,而什么都没学好。
③经常自我否定
看不到成效,或者是进步很小,所以经常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既没天赋又没能力。看到别人取得进步,更是焦躁不安,陷入情绪低迷。
特别在意及时反馈,别人的一句话就能让你大喜大悲。
怎么改变这种痛苦的努力状态呢?
1.以慢为快
虽然这个社会变化越来越快,但是相信“速成”是不理智的,任何技能的习得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刻意练习。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讲到:“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能力提升的更快,不是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是需要下慢功夫。”
曾经看过一个观点,你花多长时间胖起来就要花多长时间瘦下去,如果想快一点瘦下去,就得加大锻炼强度。
能轻而易举快速获得的技能,能不能称之为技能还另说,就算勉强可称之谓技能,你会了别人也会了,完全没有竞争力。
将“速成”这种概念从脑海中剔除,所有值得做的事情都是难以速成的,慢慢来,比较快。
2.集中发展一个优势
看了那么多知识摆在眼前,一颗心扑通乱跳,想把那些知识全都收入囊中,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贪多不仅嚼不烂,还会引发焦虑。
《意志力》一书就讲到:一次只做一件事,如果你一心多用,你也许可以暂时兼顾一下,但是,随着意志力消耗殆尽,你越来越可能犯严重错误。如果你想让生活同时发生几个变化,那么最终可能一个变化都发生不了。
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准自己所擅长的,全情投入,集中发展这一个优势。
周冲曾在文章中写道:
只能用两年专注于一件事,就可以在业内“小荷才露尖尖角”。用五年时间,就能成为佼佼者。用十年时间,足够让你出类拔萃也成为明星。
3.习得乐观
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把目光集中在自己与他人的天赋差异上,这都属于“僵化思维”。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成长型心智”的概念,具有这种心智的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
与其天天盯着别人的长板和自己短板,不断否定自己,还不如想想怎样可以通过努力,挖掘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起步阶段,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相信只要持续努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慢慢好起来。
忽略那些闲言碎语吧,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父亲曾经告诫儿子:“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你有一个梦想,就得自己捍卫它。别人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你也做不到。”
另外,专注做好手头的小事。乐观的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通过做好手头的小事而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自信。
努力本身是一种美好的状态,维克多·弗兰克说:“当一个人努力做一件事,或真心关爱一个人时,幸福便悄悄来临了。”
请停止苦大仇深的努力,让心态变得平和宁静,喜欢自己热爱生活,将努力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竭尽全力但不要苦大仇深,在拓宽人生宽度与高度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提升温度。
一定要努力,但是千万别着急。心态平和,持续行动,你理想中的世界就在不远处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