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万维刚的《智识分子》一书中看到过“刺猬心智”和“狐狸心智”的区分,后来得知德韦克《看见成长的自己》一书中也有两种心智模式,分别叫做:
僵固型心智:认为从来我就这样。
成长型心智:认为我可以做不同的自己。
看起来很好区分——谁都会选择“政治正确”的成长型。谁也不会轻易的去承认自己从来都是这个样子,不会改变。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今天。所有人,即便是真正是个僵化型心智的拥有者,也会说:
我认为我可以改变,但我当下没有足够的时间……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陈虎平老师提出一个心智判断可量化的方式——你是否选择新的突破以获得技能……
可是,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开放的,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并非如此,其实不管是僵固型心智还是开放型心智,都是一种标签作用。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这其实在古代儒家思想中应该是很过分的事情,因为那个时代讲究“君子不器”,贴上XXX的标签其实是一种物化自己的表现。当然与此同时他们还喜欢拿君子的标签表在自己身上,然后拿“小人”标示在自己的政敌那里。
标签,尤其是给自己贴标签的行为,其实有两个很重要的目的:
- 一是给自己持续积累,有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 二是不在其他方向上浪费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