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2070年,我们可能小时学过的课文中,有位叫禹的人,就是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尧舜时期,洪水泛滥。尧命令夏族首领鲧治理洪水,但是鲧因为治理洪水没有成功,然而被杀。后来,舜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禹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坚持不懈,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水害。而后,因为禹治理洪水有功,舜就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传给了他。所以这就有了“禅让制”。它被认为是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后来,禹在同其他部落的争斗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部落联盟中享有非常高的威望,这就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和王位世袭的实行奠定了基础。
禹年老时沿用了禅让的惯例,选举继承下一个王位的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了王位,并且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一来,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了“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朝,也称殷商,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弟之间。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候、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ji这里读作一声)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西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大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的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也就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因此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所以,弊端来了,随着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到了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何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以及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