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经典的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昨天我开始看《一地鸡毛》,书中的描写很细腻。刻画的人物也挺形象,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一边读一边就可以在脑海里生成画面,很有代入感。
书中有一段对父亲的描写感动到我了。我摘录出来,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爹看着我们兴奋的样子,只“嘿嘿”地笑。这时我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洇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仍是笑,把脚伸回去:没啥,没啥。”
这是一段父亲为即将高考的主人公来回走一百八十里地借来的《世界地理》回来之后的一段描写。
读到这里的那一刻我就破防了,眼眶发酸。我突然记不清我高考的时候的样子。我只记得那年高考落榜,父亲落寞地坐在水泥地上,耷拉着肩膀,无措地像个孩子。
对于父亲那一辈的人来说,读书也许是唯一的出路。现在这个出路没了,见识和经历有限的他不知道该怎么界定我的未来。他也迷茫了……
没有人来告诉他应该怎么办,在那个择业就业都摸不清楚的年代,进退两难。那一刻,我突然痛恨自己不够用功,不够刻苦,才沦落到如今的地步。
后来,我鼓起勇气跟父亲说:“爸,我想复读,我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这次不行,那我就彻底放弃了!”我依稀记得那个时候自己握着拳头,给自己鼓劲的紧张感。
父亲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一口气:“你考虑好了?决定了就没有回头路了,再苦再累你也得上!”他终究是不忍拒绝执拗的我,顶着压力送我去复读。
那一年,我隔绝了所有的联系,在一个封闭的学校里开启我的复读之路。
有时候人的心态就是这样奇怪,当自己凭着一腔孤勇,决心不金榜题名誓不罢休时,心态竟奇异地平和下来。
我开始按部就班地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提高自己的成绩。那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而父亲总算松了一口气。
在我眼里,父爱一直很深沉。就像《一地鸡毛》里面描写的那样,明明走了一百多里路,脚已经磨得不像样子,却没有叫一声哭累。他只知道这是儿子需要用的高考复习资料,怕路上有磕绊,细心地贴身放在胸口,一层一层衣衫包裹着。
细节之处将父亲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的父亲呢?他算不上脾气好的人,和母亲也总是磕磕绊绊,甚至经常吵架。以至于母亲后来连吵架都懒得搭理他,最后以至于气人的事情都能心平气和地说出来。
后来发现这是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就释然了。虽然父亲脾气不好,但是基本上没有对我发过脾气。而我也一直以乖乖女的形象自居,基本上没有事情会惹父亲生气,就连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到能让父亲可以拿出去炫耀的那种。
虽然父亲不爱表达,但是我想面临同样的处境,他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所以总有种感同身受的酸涩之感,爱为之计深远,莫过于此。
父亲很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骨感。他却用这样一副身躯撑起了整个家,给了我和家人安全感和他能给的最好的。
人生行至此,我相信他是最爱我的那个男人。这是我的幸运,所爱如山海,润物细无声,但是云会听见,雨会遇见,而我会看见,也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