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朱老师的《背影》,勾起了我对父亲无尽的思念,那个蹒跚的背影永远在我的脑海里,小时候无形中与父亲总保持一定的距离,那是一种畏惧,虽然长这么大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但内心里还是对父亲有一种敬畏。
最近经常看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里面对父亲的称呼和我是一样的,每次听有人喊“da”,我都泪流满面,仿佛把自己带回了20年前,在电视剧里面我经常能看到父亲的身影。刚正不阿是我对父亲最深的记忆,小时候父亲经常教育我做人要堂堂正正,敢作敢当,言行一致,正因为这样的性格也遭受的附近人的排挤,即使这样,村子里有什么大事情都会找父亲商量,父亲不拍板决定,事情就不能成,记得那是在98年洪水灾害后,每家每户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洪水冲击,田地被洪水冲的四分五裂,当时有两户人家因为田地中间的一块路埂产生了纠纷,由于父亲当时不在家,两家打了起来,双方都有人员受伤,父亲知道情况后立即将两家主户找到,严肃的进行了批评教育,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那么的生气,那么的严厉,经过父亲的调节两家人和好如初。
每一个父亲都希望子女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小时候没有听到父亲的谆谆教导,但他的言行使我终身受益,很多时候在我迷茫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的背影,想起父亲抽着烟的样子,现在和家人聊到父亲,每个人都会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的一个小妹曾经告诉我,她最想念的是父亲蒸的馒头,那年她刚放暑假,一个人回家后父母不在家,自己不会做饭,于是这段时间父亲每次都会叫着一起吃饭,一次小妹出去玩没回家,父亲就将饭送到了小妹的手中,看到妹妹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笑了,这或许就是最至深的父爱。
上高中后,我就很少回家,平常过节时才给父母打个电话,在电话里和父亲的话永远不会超过两分钟,似乎父子之间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直到父亲病重不能说话时才感觉到自己有多么的内疚,父亲病重中后的点点滴滴有的是从母亲那里知道的,有的是从身边的兄弟姐妹那里听到的,听到最让我难忘的是是妹妹田月告诉我的,2012年国庆假期,父亲已经病重,不能有太多的运动,就坐在门前的院子里闭目养神,当看到他她们回来看父亲时,父亲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看着父亲消瘦的脸庞,得知由于病重父亲现在只能吃一些流食,例如稀饭,米粥等,院子里晒了很多花生玉米,门前的石榴树上火红的石榴格外的好看,父亲艰难的走过去将那几个最大最红的石榴摘下来让妹妹吃,假期结束后,妹妹要去上学了,父亲装了满满一袋花生她们带着,站在院子里目送着她们直至消失在路拐弯处。
这就是父亲一身正气,从畏惧任何困难,为了家他拼搏一辈子毫无怨言,留给子女的永远是那慈祥的笑容,站在院子那颗石榴树下期待着我们的归来,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谈家常,一起贴春联,节日过后,大包小包的给我们装着花生、栗子、核桃等,走过几十米回头还能看见父亲目送的身影,泪眼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