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问:师傅,山下那些老虎可爱极了,我们能不能养几个啊?师傅呆了,其他师兄笑了。自然,小和尚罚跪顶香不许吃晚饭。
其实事情特别简单:这位小和尚虽然十多岁了,却是第一次出门。他自小在五台山长大,只见过师傅和几位师兄。这次下山是为了“历练红尘” 长点见识,谁知道一下山就被迷住了。
师傅指着牛说:这是牛,可以耕田;那个是马,可以骑;这是公鸡可以报晓,那是家犬可以守门。忽然来了一群妙龄少女,身姿曼妙,笑语晏晏。小和尚看呆了,急忙问师傅:这又是什么?师傅担心小和尚动了凡心,坏了修行,就郑重地告诉他说:这是老虎,你要是挨得近了,必然被咬死而且尸骨无存。小和尚吓坏了。
晚上回到山上,师傅问:今天见识了这么多,有没有啥想法啊?小和尚说:其他都不想,就是那吃人的老虎,我倒是念念不忘,觉得十分可惜。难道我们这寺里就不能养几只吗?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笑得打翻了茶杯,这袁枚,着实刁钻了些。女人是老虎的典故,出自清朝才子袁枚的志怪小说《子不语》。
什么是“子不语”? 袁枚在自序当中这样说:“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 意思是,怪力乱神这类东西,正统儒家经典里面是没有,一本正经的书生也是不读这些的。也就是说,《子不语》这本书,是儒家经典之外的东西。
很多人以为志怪小说都是鬼神之类的东西,其实,《子不语》的风格比较另类,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尤其是一些讽刺世人的东西非常出彩。比如,理学或者儒道对女色比较惊恐,把漂亮女子比作老虎。然,食色乃是人之本性。
且选几个《子不语》中的故事吧
1 饮粪水
徐兆潢爱吃,是个老道的吃货,家里的食物非常精美可口,尤其是河豚做得极好。常州御史蒋用庵跟几个朋友跑去徐兆潢家蹭吃。一边赞叹河豚美味,一边心中惊惶不安,怕被河豚毒死了。
忽然,一位姓张 的朋友倒在地下,且口吐白沫。大家吓坏了,以为他是吃河豚中毒,赶紧找来粪水给他灌下去解毒。其他人都说:我们还是不要等到毒发,先把解药喝了吧?于是,大家自动自觉,一人喝了一杯粪水。
过了很久,这位姓张之人醒了,大家说:还好还好,我们救得及时,要不然你就被河豚毒死了。这位老张同学说:我有羊癫疯,刚才发了,不是河豚中毒。其他人又惊又笑,赶紧去找清水漱口,然后一边疯狂大笑:今天算是真的吃屎了。
2 世外高人
南阳县杨二精通拳术,能用双肩扛起两艘船。几百人打他,都打不过。每次教弟子练武,围观的人都很多,大家都希望学个一招半式的。
有一天,一位卖蒜的老头,身体虚弱、不停咳嗽,却瞧不上杨二,竟然嘲笑他。杨二很生气:“我一拳就能打死你这样的老东西。” 老头却微笑摇头。二人当众立了字据,老头让人把自己捆在树上,露出肚皮让杨二打。
只见杨二猛然出拳,周围人一片惊呼,谁知道老头没喊,杨二却突然跪倒在地,拳头被牢牢夹在老人的肚子上。挣扎半响,杨二向老人磕头:“晚辈知错了。” 然后,老头背着蒜,慢慢地走了,谁也不知道他的名字。这位老人,像不像扫地僧?
3 阴阳界
四川澧县人丁凯,送文书去夔州,途径鬼门关,见碑上写着“阴阳界” 三个字,也没当回事。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进了阴界,看到一座破旧的寺庙,神像剥落破损,牛头马面上面都是蜘蛛网,丁凯就把蜘蛛网拂去又用衣袖擦拭了神像。
不久遇到一条河,一位妇人在河边洗一种紫色的菜。近看,却是他的亡妻。对方吃惊地问他:你怎么到了阴界呢?然后告诉他说:“我现在嫁给了阎王身边的牛头鬼。这会帮丈夫干活,洗紫河车(胎盘)。洗十次的紫河车,这种人出生后大富大贵,洗三次的是常人,不洗的话这人就是个蠢材。你跟我先回去,等我丈夫回来再想办法送你回去。”。
牛头鬼回家后很快就发现了躲起来的丁凯,说:“我会帮你,不光因为老婆求情,还看你帮我擦蛛丝的情分。你是个善人,我明天就去帮你查阳寿。” 大家坐下来喝酒,丁凯刚要吃肉,牛头鬼就拦住他,说阴间的酒可以喝,阴间的肉不能吃,吃了就回不去了。
第二天牛头跟丁凯说,你阳数未尽,我也刚好有个差事要办,顺便带你出去。走之前,牛头取了一块腐肉给丁凯,交代说:”拿好,出去之后保你发大财。有个张姓富户,为富不仁,阎王钩住他的后背,所以他恶疮一直不能好。你把这块腐肉研碎给他敷上就痊愈了。” 丁凯出去后,果然发了大财,得五百金。
4 巧计偷靴
有些江湖“手艺” 其实历史悠久,到现在都能看得到。假如有人穿了新靴子上街,就有陌生人来打招呼。若是不理会,陌生人就生气说:你穿了新靴子就不认识我了吗?类似现在咱们说的:小样,你以为换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说完,陌生人一伸手把人家的帽子就丢上屋顶,然后走了。穿新靴子的人傻了,旁边有人说:哟,赶紧把帽子取回来啊?你踩我肩膀上去拿,说完就蹲下了。穿靴子的人刚要踩,人家发话了:我好心帮你,你连靴子都不脱,不是把我衣服弄脏了吗?
穿靴子的人脱了靴子,登上屋顶,地下这位拎着靴子一边笑一边就跑了。看这个情形,周围的人都以为是熟悉的人之间开玩笑,谁也不会当真。谁知道是技巧高明的江湖手段呢?
为什么会有《子不语》这本书?
乾隆年间,是清朝国力正值强盛的时期,也是文化专制特别严重的时代。乾隆年间文字狱之盛,是清朝数量最多、波及最广、历时最久的事件。连朝廷大员都不敢妄谈,何况升斗小民?这是一种文化上的“白色恐怖”。
这样 的历史环境,限制了当时的小说创作,无论题材和风格都受到极大的压制。文人们纷纷转向虚拟领域,比如《聊斋志异》,再比如《阅微草堂笔记》。那时的读书人不敢轻易写书,对文字带来祸患的惧怕,让他们的选择十分狭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付出失去生命的沉重代价。
《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生活落魄,就是个穷书生,所以喜欢“托鬼言志”。但袁枚家资富足,生活无忧,对所以注重闲情、趣事。所以,袁枚写《子不语》不过是消遣,自娱自乐而已。
最后回到这个问题:《子不语》是恐怖的吗?好看吗?
《子不语》内容非常杂,谈不上恐怖,惊奇倒是居多。如果说,儒家经典属于正面说教,那么志怪小说就是侧面折射。奇怪、让人目瞪口呆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些哲理,一些感悟。读完经典再看志怪,其实,可以相互印证。经史子集与志怪小说的风格差异虽大,但最终殊途同归,一起读会更加理解社会和人心。
另外,《子不语》里面的鬼并不可怕,一点也不恐怖。既然是志怪小说,当然少不了鬼,但《子不语》里面的鬼,其实都是人,变形的人。归根结底,写鬼不过了是为了衬托人罢了。特别是在人与鬼的纠缠当中,鬼倒是像正常人,而人却常常怀着“鬼胎”。
《子不语》好看吗?确实好看,非常有趣。还是附上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吧。
无锡华生住寺庙附近,庙前有桥和学宫。夏日华生上桥纳凉,遇到一位美貌女子,从此两情相悦,夜夜欢歌。他的父母在门外看见儿子与美貌女子戏耍,闯入房间,却未见其人。逼问花生,说是学宫长官的女儿。跑去一问长官,人家根本没有女儿。
华生的父母受到惊吓,去无锡著名的广延寺寻求高僧指点。高僧说,让华生下次与那女子相会时,在她的头发中撒上朱砂。然后,这才发现,学宫前有一只驮碑的赑屃,乃石头雕刻而成。学宫长官命人敲碎赑屃像,碎石当中居然带着血丝,里面还有一颗石卵,怎么敲都不碎,只得投入太湖。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其中之一就是赑屃(bì xì)。这是一种瑞兽,喜欢负重,因为外形像乌龟常常被人误认为是乌龟或者玄龟。这种瑞兽很常见,凡是长得像乌龟,又常常驮着一块碑,十有八九,就是赑屃了。
半月后,女子直接闯入,质问华生:“ 你怎么能这样呢?竟然让你父母捣毁了我的身体?不过我也顾不上生气,因为跟我在一起,你日渐消瘦令父母担心。这些天我没来,不是害怕,而是去求了仙草,你吃了,就能恢复如初。”
故事最后,袁枚有一段评论,殊为有趣:大家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人还有其他物类,都跟人一样,良莠不齐。有些人反而比不上这些“非我族类”, 而有些怪物比人类贤良多了。
可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就是一种执念罢了。
关注@王小喵读书,你的支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