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记忆、梳理逻辑关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分类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我们接触的传统读书笔记都是整段整段的,不利于直观阅读吸收,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话更利于深刻理解及记忆。
那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难做吗?难倒是不难,但你一定要有准备,不要刚打开书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做,并且不要急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哦!跟着以下步骤,没做过的小白可以尝试下。
初读书籍
一定要先阅读,可以不用读的很细,但要了解整本书的框架及内容。如果是理论性的书籍,前后章节的关联性不会很大的话,可以一章一章的整理,更加细化。但如果是故事类,比较整体性的书籍,一般可以短时间阅读完成,那么这种可以读完接着制作,并且耗费的时间不会很长。
整理书籍结构 构建框架
读完全书之后,内容都了解了,大脑里会有几个基本的框架,大框架直接根据书籍的目录,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构建。这里最主要的目的是将书中你最重视部分的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提炼重点内容
将书中的重点部分放入思维导图,此处非常锻炼自己的概括和抓取重点的能力,将对应框架下的内容高度概括提炼,放入分支,同时将自己摘录、感想简单录入。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书籍框架本身的内容,第二种是你创造的内容,可用括号括起来加以区分。
纵观全图 局部调整
看一本书,你可能不会和作者注重的点完全相同,此时,你需要将自己更加关注的点着重扩展开以及细化。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你更加关心如果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您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或者你在读《麦肯锡工作方法》时,至少我更加关心麦肯锡人的工作步骤,那么就做一个工作步骤相关的思维导图——重点不在于作者是如何写的,重要的是你关注什么!
细化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
现在框架建造好了,每个分支也都有提炼的内容,该处理分支逻辑性与细节问题了。你之前已经提炼了框架的重点内容,现在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处理“你创造”的内容
没忘记你自己也创造了一些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内容,根据相关性和逻辑性筛选出最合适放在框架中的,其它多余的你会发现真的很多余,删掉也并不可惜。作者的内容重要,但是远不如你理解的重要!
融会贯通 再次整理
这里是对非小白说的。你可能以前阅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相应的思维导图,那么你的知识系统早已有了相关内容,现在可以将这本书的框架归类进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你并不是在单纯从一本书中获得知识和能量,而是将以前读过相关类型的知识再次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思考。这个归并的过程和整体逻辑梳理完成时,可以说,你已经将这本书内容完全吸收了!
整个过程看起来似乎有些麻烦,但要消化掉一本书,这过程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或许,你现在可以选择一本简单点的书或者之前阅读过的直接来实践一下,相信你做过一次之后会依赖上这种做读书笔记的方式,这就是思维导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