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育、谈教育,或许会有不少的“埋怨声”,的确如此,现行的教育存在不少的弊端,如教育体制不够健全,如教育的形式化日趋明显……
但是,“观众们”有没有从教育发展的整体权衡一下优劣得失?中国教育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用很短的40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很长的几百年才完成的路。
问题的存在有其基本的合理性,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这是人类发展不可违背的真理。由此,教育问题也就有了其存在的必然,面对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教育者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应战”?用什么样的智慧去奋进?
或许,埋怨是大众化举动。怨天,怨地,怨家庭,怨学校环境,怨越来越走下坡路的学生养成,唯独就没有怨自我。
教育者原本就是教育的局中人,作为教育的“主持人”面对自已的“局”中产生的问题不怨自己,反而怨起了他人。这是何等的可笑!
或许教育的某些体制,或许学校的有些管理,确实让教师们无可奈何,甚至丧失信心。但是,就这样束手无策,就这样退缩、逃避并放弃了吗?
当面对问题采取的回应是“束手无策”,是“退缩、逃避”甚至“放弃”的时候,教育的更好发展就没有了解数。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回应会很快传遍开来,“感染”上更多的人。于是,大多数人只会在“局”中消极地施展着“才华”,除了寻找客观因素,他们再也想不起自我主观的不努力因素。
埋怨和仅仅“怪罪”于客观因素,对于解决教育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孔子的为己之学,把一个民族的目光,社会荣辱的责任,从关注他人、关注上位者转变到关注每个个体的自身上;孔子的仁学,把人的目光,从关注世界,转变到关注自己的内心。然后再由内而外,从改造自身开始,来改变社会。这就是个体的威力,这就是遇事从自身出发的优势,这就是教育人遇到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思考点。
学生的基础越来越差,这是事实;学生的养成教育越来越不理想,这是事实;学生越来越难教,这也是事实。但是,扭转这一切要靠谁呢?作为局中人不主动站出来“承担”,还能把这些责任推给与教育无关的第三方吗?当然,也有家庭、社会方面所致,但引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教育者的职责所在啊。
教育事业从学校开展到家庭、社会,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一味地固守在学校闭门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分割开来,不愿意承担学校之外的教育任务,反而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先前性”影响。
举个简单作为学校教育者进行家访时针对家校共育的问题可以沟通、指导,这就是从事“家庭教育”。这样的举动越多,不就越来越能循序渐进地教育好学生了吗?然而,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开展这样的教育是那么的被动、那么的不情愿。缺少了与家庭的沟通,缺少了家庭的支持,结果当然也就自己阻碍了自己的事业的发展。
每每在教育中遇到困惑,我常常回想起教育学者谢云的这一句共勉的话:“我们还不先进,但能做到先行;我们不是哲人,但有自己的思考;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也许还不优秀,但正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这样的勉励激发着我前进,指引着我走向更好的未来。
前行的路难免有些荆棘,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正因为山峰高迈,才需要我们不息攀登;正因为道路险远,才需要我们不断跋涉;正因为教育艰难,才需要我们不懈坚持。教育的复杂,决定了我们的尊严;教育的艰辛,决定了我们的价值。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教育的变化正在发生,教育的美好已经出现。埋怨只是自欺欺人的推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