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发现你身边有几个朋友皮肤状态很好,身材也很漂亮。你也想变得跟她们一样甚至超过她们。
于是你就向她们请教,结果听到护肤过程很繁锁,各种运动和饮食需要长期坚持,听到这你就想放弃了,你想要的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你要的效果。结果你一年一年在羡慕着别人同时嫌弃着自己。你有没有想过这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的结果。
每天有空,你是不是拿着手机逛逛淘宝,刷刷抖音,一碰手机就停不下来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对自己说,这样太对不起自己的时间。想着要多买点书回来看或在网上报几个学习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认知。
想法一直都在,但却因为手机放不下而实行不起来。这是自我消耗时间,心生惰性的表现。
这样的日子过得却焦虑又没耐心。
其实想要真正改变自己就要看清自己规律和真相,知道方法和路径。作者周岭写的《认知觉醒》这本书就是让我们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看清自己。
我们先来了解大脑的区别重新认知自己。
一、了解大脑的区别重新认知自己。
人类有三重大脑,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那什么是本能脑呢?
1.本能脑。
本能脑是就是最初的爬行动物能够适应陆地生活就好,只有一个原始反射模块只需要对环境做出本能反应就好,它的结构很简单。
这种爬行动物只需要依靠它简单的本能反应就能够生存到现在,没有像人类一样有感情有想法,也没有理智可言。比如:鳄鱼、蛇、蜥蜴等等,所以这种爬行动物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爬行脑,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本能脑。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情绪脑。
2.情绪脑。
情绪脑比本能脑更进化一点,它不但比本能脑更能适应环境,还能让体温维持恒定,因此就有了情绪的加持。
哺乳动物就拥有情绪脑,它能判断环境的好坏,如果恶劣的话它能选择性避开,这大大提高它的生存能力。
它的情绪包括兴奋、伤心、愉悦、恐惧等等。
兴奋时它会让自己专注做一件事,比如,捕猎。
伤心时它会用它情绪引来同伴的同情和关爱。
愉悦时它会跟同伴拉近距离亲密度加深。
恐惧时它会让自己远离恐惧的事或物。
情绪脑就是情绪化的哺乳动物也被叫做猴子脑。
了解完情绪脑我们更进一步来了解什么是理智脑。
3.理智脑
理智脑就是我们现在人类脑子的结构,它比本能脑和情绪脑更有生存优势。它让我们拥有语言沟通能力,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艺术,发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技能,建立不一样的社会文明。
像《农夫与蛇》的故事里的农夫,他因为可怜一条快要被冻死的蛇,所以用自己身上的温暖给蛇取暖,得到暖气复活的蛇,没有因此感谢农夫,而是把农夫活活咬死。如果农夫了解蛇是简单的本能脑,没有情感,没有理智可言的,农夫也不会去救它而丧失自己的性命。
很多人并不知道,原来我们人类是有三重大脑:从约3.6亿年前的本能脑进化到约2亿前
古老的情绪脑到如今约250年前的理智脑。
用最简单的比喻:本能脑是100岁的话,情绪脑就是55岁,那理智脑就不满一岁。
这样比喻就能看理智脑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要高级,力量反而是弱小的。确切来说,本能脑和情绪脑目光短浅,能即时满足就好,而理智脑的人类在生活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了解到人类是属于理智脑,那接下来要寻找焦虑的根源。
二、寻找焦虑的根源。
焦虑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的情绪,它让我们熟悉却无可奈何,但却捕捉不透。那我们就要拿出认知武器把它消灭掉,不再受焦虑的煎熬。
作者周岭把她36岁那年当作是“觉醒之年”,那时的她除了本职工作,其它时间都被不用脑子的事情霸占了。觉醒后的她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就开始焦虑了。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后来发现读书的“艰难”与买书的“惬意”相差太远了。她以为能读得多读得快就能缓解焦虑,到头来发现错了,因为这种情况让她更加烦躁和焦虑。
终于在她绝望时想通了,直面焦虑才是正确的。于是她从五个点去作分析。
1.完成焦虑。
因为自己本身的欲望太广泛,加上时间安排得太紧,导致自己无法做到深入理解以至
法释怀自己。其实我们都应该知道,事情太多时间太短根本不可能干好一件事的,应该要有轻重之分和适当的做出取舍。
2.定位焦虑。
用别人的长处来比较自己的短处,用别人的成功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简单是拿石头砸自己脚,痛了还无处可说。
3.选择焦虑。
选择太多,让自己陷入焦虑的困境。事情都放在选择上了,真正把时间用在做事上的却很少。到头来发现时间用完了事情还没开始,焦虑的情绪又开始浮上来了。
4.环境焦虑。
环境的影响也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比如,家庭和工作,有些事不想做却又不得不花很多时间。
随之抓狂的模式又开始了。
5.难度焦虑。
比如难读的书,难写的文章,难懂的知识,难学的技能,你如果长时间围着这些转,那你只会越来越焦虑。
从以上5点我们了解到焦虑的真正根源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这困扰自己的5个焦虑。
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了解到焦虑的根源和找到解决焦虑的方法,那我们再来了解耐心的真正含义。
三、耐心的真正含义。
耐心在我们的认知里是要付出忍受无趣、承受痛苦、咬牙坚持、硬扛。这完全是我们的认知限制了对耐心的理解。
1.人类的天性本来就缺乏耐心。
就算你没有耐心也不能被当做是一种耻辱,它本与道德毫无关联。它是每个人本该有的天性。
只有从理性角度来了解耐心的线索,了解人类独有的前额皮质上有理智脑这一块你就懂得解放自我。
但社会精英他们的耐心水平比平常要高些,正因为他们能克服缺乏耐心这个天性,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知道了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那我们还要认知耐心的规律。
2.耐心的倍增器需要认知规律。
我们需要了解身边事物的发展基本规律,才不会总是主观性用天性这把尺子去衡量一切。本来我们是因为看不全面而导致缺乏耐心,只要能用客观的尺子去衡量的话,耐心会大大提高。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通规律。
而舒适区边缘又是另一种规律。
还有学习的平台期又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微观规律。
文中这些规律如果我们能了解的话,这对我们在面对长期冷寂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不了解的人选择放弃,而我们了解的人是选择继续坚持。
耐心的主导线不是毅力,而是拥有长远目光。
了解完耐心是不是想要如何才能拥有耐心呢?
3.拥有耐心的方法。
首先,我们知道了每个人本身就是缺乏耐心的,所以要正面面对这个缺点,从而接纳自己的本性。
每当各种不良情绪出现的时候,比如:烦躁、焦虑、不耐烦,你要通过另一个方式告诉自己,这些都可以接纳,虽然接纳的过程会比较长,但接纳自己就是培养耐心的开始。
接着是要在面对诱惑时学会延迟满足,从对抗变为沟通。
就拿手机来说吧,现在人类都离不开手机,视手机为命。可事实离开手机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根本不会致。只因人类对手机的依赖性太强了。
那要如何减少自己拿手机的频率和时间呢?
比如,晚上睡觉,你把手机放床头,你一醒来还赖在床第一件事就会就拿手机起来看。
那第二天把手机放在远一点的书桌上,你起床后是不是至少要穿鞋子才去拿,第二天跟前一天比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以此类推,把手机放远一点再放远一点,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拿手机的频率和时间。
知道规律和不知道规律的人在选择上往往是不相同的。
如果你想了认知根本你不知道的知识,那你可以借用周岭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事的内容一一去解更多你想要了解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