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去住院了,血压120-180,我感觉再不住院就要爆表了。
今天是住院第四天,医生护士人都很好,很关照,血压已经控制到了 155-95,好消息。
如果把高血压简单看成一种病,就把他想简单了,不管是发病原因,诊断标准,还是治疗思路,对待它的态度,高血压都和常规意义的疾病不一样。单纯拿疾病模型认识高血压,就会影响我们对他的理解,进而影响预防和治疗思路。
为什么呢,接下来详细说说。
标准是人为的规定
首先,如果把一个东西看做疾病,自然就应该i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很简单,找一个关键界值,在界值之上,损伤发生了,就是高血压,界值之下,没有危害,就不是高血压。但事实上,我们得不到这个所谓的界值。
高血压和常规疾病的诊断标准不一样,他的诊断标准完全是人为规定的,而且一直在变,不同国家的规定可能还不一样。
更像衰老的必然。
从高血压的发病状况来看,你很难把他定义成疾病。
很难找到没有高血压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高到只要你的人生足够长,高血压就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事件。
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血压更像是衰老的必然,是衰老累计的必然结果。
一种非稳态环境
最后就是高血压的危害
对我们身体而言,高血压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的血压每天不知道要升高多少回,但这没什么,我们的身体都能轻松应对。虽然一次性高血压没有是直接的危害,但是如果血压长期升高,就会加剧人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
首先,是损伤血管,长期升高的血压冲击血管壁,会对血管带来持续的物理损伤。
具体来说,血管壁感受到血压持续增高,为了防止自己被冲破,就会通过持续增生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壮,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血管重建。
强壮的血管看起来结实了,但也变得僵硬,不敏感,从而导致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变得迟缓,同时,增生的血管不是向外长的,而是向管腔内生长,这使得血管的官腔内径更小。这就意味着,重建后的血管弹性越来越差,内径越来越细,血压自然就越来越高。
通过对血管的损害,持续的高血压还会间接损伤靠血管供血的脏器。
原理是这样
长期高压冲击会导致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受损,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意识到这里受伤之后,就会过来帮忙,但是免疫系统不会修复这种血管损伤,反而因为免疫因子长期攻击伤口,加重血管壁上的炎症。久而久之,就大大增加在血管里形成斑块的几率,导致血管狭窄,狭窄发生在心脏的血管上,就会导致冠心病,发生在大脑的血管上,就会导致中风,发生在肾脏的血管上,导致肾功能减退,发生在眼睛的血管上,就会导致视网膜出血,视力下降等。
所以,高血压更像是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不是疾病本身,如果说血压的周期性波动维持了生命的稳态,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就像是慢慢把我们的身体拖入一个非稳态环境,短时间问题不大,时间久了,随时可能崩塌。
高血压的界定标准
首先,影响界值的最大因素是年龄
年龄越大,高血压发生的概率越高,所以,年龄本身就是血压升高的风险因素。年轻时候,血压一定要低,年纪大了,指标可以放宽一些。
25-35岁 满意的血压应该是115-75
35-40岁 不要超过 80-120
40-50岁,维持在80-125
50-55岁,85-135
65岁保持在90-130就不错了,
(我是严重严重超标了。哭了。你看看你符合这个标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