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催眠理论认为,催眠是情境的结果,催眠的价值取决于情境。
所以,催眠是无形的,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做到睁着眼也能进行催眠,其本质就是在人际沟通中,创造出有利于进入催眠的情境,那么要怎样做?又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弱化对方意识,或绕过对方意识
在引导过程中,被催眠者经常会受到来自自我意识的干扰,在自我内部,会产生两种进行对话的声音,或者他们自身会被频频的肌肉运动所干扰等。
比如,一些人在被引导时似乎总是喜欢动来动去,这些都是干扰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的因素。对于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理性的人,这一点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更明显。
此处,容易让人误解的是,催眠学家强调的是被引导者需要专注于自己的体验而非思考,事实上,思考对于催眠是有破坏作用的。
所以,在催眠引导中,你如果想引导对方进入催眠,就必须弱化对方的意识心理,或者避开这一点,只有这样,你才能将催眠继续下去,实现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弱化和避开对方意识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被称为“流朝技术”,也叫分离策略的方法,它还有一种称呼,叫做“咪咪不休”技术。
所谓沉阅技术,就是不断地向对方讲述一些无趣的事,借此逐渐消耗他在意识上的抵抗。你可以不停地给对方讲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讲,对方不角道你表达的重点在哪里,也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他自己能做什么,刚开始的时候,他尽可能努力跟上你的节拍,然而故事实在是太无趣了。
你还在不停地讲,慢慢地,他开始放弃自己的思维,此时你的机会就来了。一旦发现对方放弃抵抗了,你就可以马上开始你的引导工作了。
在你讲故事时,可以尽量细化,多陈述一些体验上的描述,而少一点引发思考的描述,这样更能起到分化对方意识的作用。比如,…….你脱了鞋子,然后光着脚,轻轻触碰那片绿油油的草地,你感觉到痒痒的.……就像有人轻轻……很舒服.….很放松……也让人感觉很愉悦……
2.创造催眠情境
上面是第一步必须完成的,接下来,你就可以切入正式催眠引导,也就是创造催眠情境了。
很多人会产生疑问,要创造什么样的情境呢?如果我告诉你答案,你一定感到惊奇,因为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的情境是否让人感觉放松和安全,而更为重要的是,你要怎样表达这一情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是月黑风高的夜晚这个情境,如果你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描述,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你有可能感觉是静谧的,也有可能感觉是浪漫的,甚至有可能感觉是恐怖的。所以。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根据对方的背景年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选择一个自己和被催眠者都熟悉且感到舒适的情境即可。
3.示例
我们每个人都熟悉《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这一故事,事实上,这一单调的小故事十分适合催眠: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有趣的故事,在以前没有喜羊羊和灰太狼这类小故事的时候,人们常用这个故事来哄小孩睡觉,屡试不爽。今天,也有不少催眠师运用它来进行人际催眠,效果通常也不错。
这里,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很通俗,家喻户晓。当然,在使用这一故事的时候,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那么,怎样做会更有效呢?
聪明的催眠师并不会照本宣科,他们通常会在刚开始时给对方按照原来的故事进行2~3个循环,目的是让对方找回熟悉的感觉,进而放松警惕和抵抗,此时,他认为自己完全知道故事怎样发展,继而对你接下来要说的话失去兴趣,他们会马上打破原来的思路,在原故事上进行一些改动,对方的注意力又会被重新吸引,比如“……从前有座山,山里长满了树,在树木下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半山腰上有一座古庙,庙门前有一个大大的铜铸的钟,每天清晨,都会有个小和尚到庙门前敲响这个钟……而在庙堂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经过几次重复之后,对方就会因为这个无趣的故事而彻底放弃意识上的抵抗,这时,也就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正式进入催眠引导了,同样从“从前有座山”开始,进行正式的催眠情境引导,这次就不必再回到故事的原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