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文字和语文很久了,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时期。
那个时候,一只要开学,语文新课本一发下来,我就会如饥似渴的翻开语文课本,看看有哪些让我着迷的文章和故事?
也许,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怀着一种对于文文来说很深深很深的感受,这种感受深得那么的隐秘,让人好像不轻易会察觉到。
但内心的被满足和愉悦感,会真实的体现在我上语文课时的聚精会神来。
从小,我也特别的羡慕那些写得一手好字的语文老师,我真的发现一个铁定的事实,便是:真正只有语文老师才能写出这么富有特色同时又充满美感和艺术的文字。
即便是写在黑板上,那些文字好似会说话一般,吸引着我一点点的读下去。
只不过,应试教育早已经把文章做成了阅读理解一样的无聊的试题,曾经听周国平老师说,自己的散文文章见于高中语文课本和试卷时,感到很是荣幸,但他随即看了一下语文试卷,自己写的文章却被拆解成了一道道的阅读理解提,让他也感到缺少了某种意义,可能这也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不过话说回来,要说以前让自己最愉悦和最欢乐的课堂,当属语文课堂了。
对于那些会吟诵诗歌,会朗诵文章,普通话标准又富有才情和浪漫主义的语文老师们,我都是非常的发自内心的崇拜的。
我想,“才子”,也不在乎就是说的这样满腹诗书的语文老师们吧。
记得,是谁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能就是说,如果你喜欢什么,就能找到自己的真正擅长的领域。这从小对于语文的爱和痴迷,也许就是散落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指路的灯塔,它们熠熠生辉的亮着天赋小火苗,如果不曾被现实和应试教育熄灭,那就要不断让着这火光照亮人生的漫漫长路。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语文课,有一次,我居然破天慌的考试考了年级第一。
我真的不敢相信!
我不知道,语文年级第一是一个什么概念,我只知道,这个分数,让我知道过后,兴奋了好一阵子。但是,因为我的其他科目表现平平,所以,并没有因为语文成绩特别的突出,而让我的总体成绩在班上或者年级上排名更加靠前多少。
语文“一科独大”的现象,让我越发觉得自己偏科严重,反而成为了自己的一种负担。
也是因为这样的过往经验,在上数学课时,我总是缺少一种底气和信心,好像在数学课上,我就变成了幼时那个考过“零蛋”的傻瓜。
每次,数学课的铃声响起时。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就这样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的时期。
可能,最初的根源就是源自于幼儿园那次破惊天的“零分事件”。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似乎也做对了一道题:“1+1=2”,因此,真相可能不是零分,而是1分。
这成为了我一生都抹不掉的关于应试教育的“奇耻大辱”!
每次数学成绩一下来,明明考得不差,但一回想起小时候的“1分事件”,我所有的自信在一瞬间都土棚瓦解了。
只有语文倒是从来没有让我太失望过。
还因为小学五六年级时期,经历过一位语文老师的“现场嘲弄”,导致我至今都还有心理阴影。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因为那一次的羞辱,而开始对于语文,没有了太多的信心和勇气来好好的学下去。
但是,我知道,如果当初自己真的在语文上发力,的确会是一个文学的好苗子。
不过,我也相信,有时候,某些渴望和欲望,或者情绪,被压抑太久之后,会以另外一种“面目全非”的方式爆发出来。
情绪和欲望,一直深深的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如果不去察觉,就会一辈子在自我怀疑,又盲目自信,或者莫名自负的复杂又纠结的感情中,浪费人生大部分的光阴。
也许,正是由于小时候和少年青春期对于文学热爱的压抑,我过得很不开心。经常无意中或者不经意间就会在心底升起一种隐隐约约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让我久久的回忆过去,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不能自拔。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安慰自我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可能方法不对,事倍功半。我感到迷惘困惑的时候,什么心情都提不起来。人也每天过得郁郁寡欢,在家人和其他人面前,强装着自己正常。殊不知,这种莫名的失落感,就是一种深层次的压抑和痛苦被自己无情的无视了。
越是想要自己快乐,就越是欲盖弥彰的失落。
那种像失去某种重要的东西的感受,那种失去连同一种生命的死亡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废物”,让我想起了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的那句让我触目惊心的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内疚和羞耻感的确很让人感到窒息。
这种无缘无故的窒息感,让我像搁浅在浅滩的大鱼。一头生活在海底的蓝鲸,深海是我一生羡慕的静谧和浩瀚,但同时又是带着对深海深深的恐惧和好奇。
我任由自己沉下去、沉下去……
我想我是一头蓝鲸,生活在海底。
但我开始试着深挖这种恐惧感,其实是一种对于神秘、死亡、怪异、压力的迷恋,我曾经在儿时痴迷于看恐怖片和鬼故事。
但内心的矛盾让我越害怕越迷恋。
我在一部著名的惊悚片《狂蟒之灾》中,被那深藏在湖底的超级狂蟒,有一种巨大的恐惧——在那深不见底的湖底,在一片表面平静,但暗藏危机的水域中,一股莫名的兴奋伴随着强烈的精神刺激,让我在害怕中生出一种怪异的痴迷。
这是一种很复杂感受。
至今,那条潜伏在湖底深处的狂蟒,还经常在我闭着眼睛淋浴时候跑到脑海中来吓我一跳。不过,只要我不再让它出来兴风作浪,它就乖乖的呆在我的记忆深处,不再干扰我的当下生活了。
似乎有点偏离主题了,再说回来,语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喜欢上的。除了课堂上死记硬背的枯版作业,我才深觉自己对于语文真正的热爱一点也没有减少过。
我思考着:为什么从小到大我就一直对于语文课有着天然的好感,而且语文课上,我总是那么的津津有味?
我喜欢画画和音乐是童年时期或者幼儿时期的事情了,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没有把这种爱好持续带到上大学会或者是工作以后。
画画,对于我来说,在我小学毕业之后就很难再有什么兴趣了,我感觉自己在画画上的天赋并不高,都是听周围人的说说而已。让周围人来判断一个人的天赋所在这多半都是不准确和太武断了些的。
我的音乐喜好要稍微长一些,大概就是直到高中吧,也终究是彻底的放下了。不过不是在高一放下,是在高山毕业之后才放下的。
从小到大,我深知自己是一个还算坐得住的人。没有什么能让我在一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上分心。这一点,到是挺符合我的个性。
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太好,当然,数学也不算很差,只是没有那么突出。至今可能因为那位让我甚是讨厌的语文老师的干扰,才导致我对于语文的痴迷和兴趣被自己压抑在了潜意识中,直到上初中和高中,我又恢复了对于语文的热爱。
不过那个时候,又因为课业的紧张,我没有闲心功夫去深挖和发展这种爱好。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我在三毛的文字中,了解到了文字的魅力,同时也邂逅这个同样的灵魂。
我不敢说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是这对于文字的感受和敏锐之力,让我从此对于文学爱不释手。这一点可以贯穿的我一生去追求的。
我爱文字,爱三毛,爱同样喜欢并热爱文字的同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