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
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来进行沟通,则能让人变得能够和谐相处,这种方式,就是非暴力沟通。
为什么要使用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觉察明了自己的观察 感受和愿望,并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这样做,让我们既能诚实清楚地表达自己,又可尊重与有效地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让人学会如何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这一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模式有以下四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观察。
我们要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所得,尽量保持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
否则,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例如
当你看到“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都没有踢进一个球”时,你说出这一观察即可。如果你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你就是轻易地表达了评价,这与非暴力构通是相违背的。
第二要素是感受。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
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同时,我们在沟通时,要注意区分想法和感受。
例如
“我觉得你不爱我”是想法,“一想到你要离开我就很难过”是感受;
“我想打你”是想法,“你这么做让我有些烦躁”是感受。
第三要素是需要。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那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我们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是因为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
例如
“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是把自己的感受归结于他人的行为。
而“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则是认为自己的感受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第四要素是请求。
在表达观察 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
请求越具体越好:我们应当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用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例如
“我希望你理解我”这是抽象的描述,而“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则是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同时,我们要区分命令和请求,因为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有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
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求。
例如,我们可以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
然而,当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让他们无法说“好”,那么,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一旦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好”,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沟通是相互的,充分运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一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来进行沟通,则能让人变得能够和谐相处。
欢迎大家都使用非暴力模式沟通,做一个善于表达和聆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