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0公孙丑章句上1-1》
今天是丙申年丙申月丁丑日,七月廿一,2016年8月23日星期二。今天处暑。
处暑一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花信風:草棉鵞黄。棉有二種。木棉産嶺南酷熱之地。棉之用狭矣。一謂之斑支花,草棉亦呼為木棉。傳播于吾邦僅三百年,其用尤洪,勲次五穀。葉皆五尖,花类秋葵而小,淡黄色,比鵞雛之初毈,结實如桃,待晴吐絮,三颗一蒂,蒙绒如雪,诗人呼為棉花,其實非花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公孙丑,是孟子的弟子。当路,是官居要地。
公孙丑问道:"当年,齐国有两位贤相,一位是桓公时的管仲,一位是景公时的晏子,两位都能辅佐君王泽被百姓,他们的功业昭著,后无来者。如果您能在齐国当权,能够再度兴起管仲、晏子这样伟大的功业吗?"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大家都崇尚能出政绩的人物,都讲大国崛起和伟大复兴,崇拜管仲、晏子。公孙丑也是按照流行思维来问孟子。
孟子一听,不对,公孙丑自己没动过脑筋,用流行观念套用在自己老师身上,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孟子的标准根本上与之不同。如果按照孟子的标准衡量,管仲、晏子还排不上号呢!
今天的世界跟战国时期的观念有相关之处,即有用思维。不管黑猫白猫,能逮老鼠的就是好猫。有用就是高人。这个思维方式大部分领域里特别管用,要命的是,不管用的领域恰恰是最为要紧的顶层领域,这就意味着要特别警惕它了。
扯个题外话。山东临淄牛头山下有晏子墓,建有管仲纪念馆,时有韩国游客组团参观。城中则有姜氏祠堂,是供奉姜子牙的一处道观,姜氏分支有十五姓,故认祖归宗,寻根探源者不绝如缕,东南亚政商社会名流时有参拜者。去年此时,游于山东,稍有体会。到了临淄,感受到的是姜氏、管、晏之风;到了曲阜,感受到的则是孔、孟之风。两地仅数百里之遥,风气迥异。遗风之烈,可见一斑。
言归正传。
孟子说:"自古以来,值得称道的豪杰,岂止管仲、晏子呢!只因二人都是齐相,所以齐国人代代相传,多有称道他们的风习。今天,你也拿管仲晏子说事儿,你真不愧是齐国人啊,只晓得管仲、晏子。"
孟子的意思是说,你把我跟管仲、晏子比,是把我看浅了。孟子以孔子门生自许,这在开局即亮了态度的。圣贤经纶所主张的王道思维,不同于一般世俗的霸道思维,绝不是管仲、晏子的功业能概括的。孔子说:"管仲器小哉。"对此,孟子是心领神会的。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急着出成绩,急着享受,急着"证明自己",急着兑现价值。其实,这背后的逻辑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信仰是缺失的。所立的志向,以解决问题,获得报酬,证明管用,再续权威,这样一个循环支撑其"成功模式",这背后的志是什么呢?二个字:功利。孔子和孟子反对的不是功利,而是把功利摆在哪儿的问题,摆在理想后面是可以的,摆在理想前面则是浅人一个。
管仲的书去年临淄时买好了,一直没有安排阅读计划。我计划四书完成,西哲三座高峰完成再读。说白了,根子正了再读。现在的我,根底浅,读这些"名人专著"容易拐进去。目前仅作为游览记念束之高阁。故意的。
管件、晏子的能力都可谓不世之才,只是限于他们志于功利,而不能纯乎理想,所以,不能超拔上去。
如何立志?这真不象想象的那么容易。孟子带给我一个这么好的问题。
不急,跟着孟子学立志,学的过程也是纠偏过程,也是打根基的过程,不算虚度。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