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文庙公园建好了,可总抽不出空。即使坐车从那里经过,因为赶路办事,也总分身乏术。十天前的周末早上,在城隍庙步道闻着有异味的水气,勉强晨练结束后,带着小白,就拐到那里。第一次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在那里边走边看,且行且拍。
文庙公园是在城区原来文庙的原址上扩大、修建、改建的。文庙,也称孔庙、学宫、夫子庙、先师庙,分家庙和官庙。除曲阜本庙、南京衢州文庙外的其他地方,由政府投资修建的庙堂与学馆合一的设施、集祭祀孔子和培养人才两大功能的孔庙都是官庙,所以才称学宫。原来的文庙,空落落的、破旧残败荒芜,偌大的长方砖墙院子里,只有文庙一座孤零零的残损旧屋。现在的文庙公园秀雅、整洁,使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县学――文庙又重获新生。
公园门口,紧邻路边的是一排米灰色的大理石圆墩,两两之间只容一人步行经过。即便不是拜谒文圣,来这儿休闲也还是移步最佳;汽车、电动车等代步工具,自然不宜进入,以免占用人们的活动空间。古时,行到此处也是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因为儒学的兴盛,孔夫子在列朝列代都极受推崇,敬天就要尊孔。尤其明清后,更是要求各地都要大修文庙,且有一套标准的建制。何况,孔子自十七岁就来到获嘉办学院,两年内学员发展到两千,连他的大弟子都葬在获嘉大西关。所以作为获嘉人,来此处确实要屏气静声。除了对孔圣人的敬仰,还须怀着几分对孔子推动、发展获嘉教育的感恩之心。
顺着圆墩间的水磨石地面,来到山门前。山门是一座浅灰色大理石的三门门框牌坊式建筑,每门两立柱一横额,正门横额正中镌刻的三个红色楷体大字“棂星门”熠熠生辉。棂星,即灵星,也叫天田星,为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为天门,门的形状象窗棂,所以把门叫“棂星门”。文庙修棂星门,取“天门”义,意为祭孔即尊天;也有汇集天下文人学士之义。另有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曲星,孔子是文曲星下凡,棂星门由此得名,大概寄托人们对孔圣人的景仰吧。
原来的棂星门,三门并不相连,而且各门框之内都是要装对开木门的;三门之间装单扇木门,非寻常百姓想来就来之地。三门柱顶端还有装饰造型,两侧门柱顶端是穹庐式圆拱尖顶,正门柱顶端是石狮造型;唐代安装瓦桷墨染,俗称乌头门。此处的棂星门建筑造型、配饰已简化很多,以弱化其祭祀功能,强化其休闲健身作用,彰显公共资源的开放性、平等性。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式对称建筑群的第一道门(过去前边还有琉璃照壁),文庙的主体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它座北朝南,从南至北,中轴线上依次是棂星门、泮(pan)池、前厅、大成殿、杏坛。周边都是草地,草地上、小路边遍植翠竹、松柏、绿柳、国槐、玉兰、紫薇、女贞、红叶梨、垂槐、石榴、山楂、杏树、芭蕉、美人蕉、蝴蝶兰等,景色宜人、曲径通幽。东、西侧南部对称分布着竹简书册样屏风隔开的小太极健身场;西侧中部蜿蜓着花架,花架上将爬满硕大的凌霄花;东侧中部耸立着春秋华门,凸显着文庙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亲,已经对文庙的主体建筑、整体轮廓大致了解了吧。下边我们就一一细细欣赏。先看泮池,我再强调下:pan(四声)泮池。
从棂星门进入(古时只有官员能出入正门,读书人、百姓只能从左、右侧门进入),现在悉听尊便,也可分别都进进。
泮池,也叫泮宫,是文庙独有的建筑。旧时,每个学宫里都要挖一口池塘。因孔子故乡有泮水(地名),后来各地修的文庙的池塘就取名泮池。泮池是儒家圣地曲阜泮水的象征,也是地方官学的标志。古时,诸侯不能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泮池形似半月,地面上部周围有栏杆相护。杆端刻有祥云图案,与棂星门柱顶端刻的图案相同。栏板上刻的覆莲,和大成殿露台栏板、杏坛四周栏板上的一样。
栏板下侧正中的两个龙头,可把桥面的雨水排入泮池;现在桥下的水,就是县城护城河明渠中的水,水质无异味,但不清澈。
现在的泮池,相当于文庙的给排水设施;但古时却有特殊的文化寓意。泮池作为孔庙水池的特有型制和专用名称,设泮池以蓄水,暗含希望学子从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中获得启示之意。泮池、泮桥体现了礼制,蕴含勉励学子跳跃龙门的殷殷深情。泮池中的水绝大多数是活水,这种设计是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象征。泮池的设置,增添了灵气,美化、优化了整体环境。
学子们认为,泮池之水即学问之海,学海无涯苦作舟,立志苦学方能成才。老百姓认为,泮池是孔夫子的洗墨池。孔子认为,学问永远如池中水,永远都不可能满,故生有涯而学无涯、学无止境。泮池呈半圆形,外圆内直、不盈不亏,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池中之水有阻隔之用,池上之桥又有连通之能,泮池成为文庙内外空间界定和过渡的标志。凡学子、教师或地方官员踏上泮桥、经过泮池,内心就升起对仲尼的无限崇敬,为后边祭祀孔子烘托了肃穆庄严的气氛。
过了泮池,即是中厅,应该是人们整衣肃容、净手执祭祀之香、酒爵、乐器、供品等礼器和分列队形、排列前后位置的地方吧。一切安排就序,人们将穿过中厅,朝圣先师。至此,由棂星门、泮池、中厅,我们就走完了文庙的前院,即文庙的陪衬建筑即仪礼部分。出来中厅,就是文庙的中院和后院了。中院是文庙的核心建筑大成殿,即祭祀部分。后院是孔子或地方最高督学讲学的地方――杏坛。
文章注定会很长,此时已经两千多字了;而我们的主角――大成殿和它的主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孔丘,才要谋面。而那,将是我大书特书的部分,谁知会用几千字呢?但绝不会比这部分少。几天的辛苦需作短暂的休息;手机也得充电十个小时(已经要罢工了),容我下次和大家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