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最近这个词好火啊,在哪里都可以看到。我现在对这个词的理解是,思考思考的过程是否正确。
每个人都有其思维的惯性和套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一个笑话,急救车匆匆忙忙地运送来了两个病人,一个年轻男子,一位中年男性,主刀医生赶到急诊室,一看脸,说:我不能做,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当时这个段子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读出了鬼故事的感觉。但是实际上是因为他们都先入为主地认为主刀医生一定是男性,而不是女性。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躺在手术台上,又是一位急救医生呢?
就是这种不假思索的答案最让人防不胜防,因为人的思考速度太快了,如果让人详细地阐述自己是如何判断和得出结论的,人们要不难以回答,要不事后编造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像我们做阅读理解题目的一样,很容易被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影响,感觉某个选项可能是对的,考试时间紧张就直接凭感觉去选择了。生活中的选择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人们为了节省精力,很容易循着原有的思维框架得出结论。
为什么我们倾向于循着原有的思维方式?
1. 我们认为原有的思维方式是经过检验的,至少不会错到哪里去。就像早上去上班,可以选择另一条换乘线路,但是时间紧迫情况下,就会走老路。虽然走新路可能能节省更多时间,但是风险大,走老路总是有把握的。
自己培育了好几年的思维方式可比早上地铁换乘的诱惑更大,面对重要的人生抉择的时候更是如此。失去同样一个东西的痛苦比得到一个同样的东西的幸福要大。百分百得到1000元,和50%的可能性拿到5000元,人们总是选择前者。
安全感与惯性让我们难以自拔。
2.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思维的惯性
思考思考的本身是否正确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就像老师拜托学生搬重物,学生回点点头然后,弯腰搬起来。这就是循着思维惯性瞬间反应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多知道一些人体结构的问题,他就会知道为了保护脊柱,搬重物的时候不应该直接弯腰,而是蹲下来--抓住中午----再站起来。
元认知能力就是让我们看到具体任务内容以外的东西,不单单看到结果,还要思考过程是否合理。从“结果万岁”,到“不断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行动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的反思习惯” 之间隔着鸿沟。
你想要解决问题,你得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元认知能力就是那个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你可以回答,可以不回答,它没那么迫切,没那么性命攸关。拿着低配的思维方式的人有其活法,拿着高配的思维方式的人有其活法,大家都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感觉一切正常合理。
但是,如果有一个契机,生活问你:这真的只有一种解法么?
这大概就是培养元认知能力的启程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