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荷
校对:逢春 蓝莓
编辑:杨荷 桂香 逢春
以这样无条件的爱、尊重和接纳与他人沟通,不意味着我们要喜欢他人的行为,不意味着我们要纵容他人,并放弃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
--《非暴力沟通·养育篇》
我们日常中所学到的什么你心里要有他人,你要格局打开,你要学着成长……很多时候。这样的理论也好,说教也好,都是指向同一个目标:你要放弃自己的需要,不然你就是自私自利的,你要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才是无条件的爱。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我觉得我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想儒家思想一定不仅仅只包含这个意思。我去年和今年也在学习孝经,孝经上说“我们要理解父母的心意,而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如果我们什么都听父母的,可能会使父母陷于不义”这是孔子的原话。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都是利己的,其实并不利于他人的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生气难过了,脑子里就会出现一种声音,给你讲各种大道理,叫你不要难过,好像你的需要也没那么重要,这其实是很要命的。
为什么现在人都火气这么大,动不动就翻脸,辅导孩子写作业都到跳楼,这样的事屡次发生,为什么?其实不是现在的人脆弱,而是从小我们的需要,我们的感受,一直都不重要,都没被看见过。我们被教育要懂事,要为他人着想等等,这其实是没有把我们作为人的感受和需要放在前面的。也就是说,没有人重视我们的需要, 我们自己也在选择性的忽视我们的需要,回避我们的感受。这一系列的行为导致我们内在有很多很多情绪都没被看见,那需要就更别提了。所以一件小事就会触动我们情绪的开关。
所以,马歇尔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己的需要。我们可以包容他们的行为,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接受他们的行为。我们可以听他们的价值观,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接纳他们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尊重他们的需要,但同时我们也不放弃自己的需要,我们可以去协商一个新的方法,新的策略来满足双方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有时我们会走向两个极端,前半辈子我们都是把别人当人,不把自己当人,根本就看不见自己。可能有人会说,我要看见自己,别人的需求我就完全看不见了,只看自己的需求,这也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既能够看见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关注到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就是考验我们的智慧了。
当然,我们可以找对方商量着来,去找方法,而不是说我们就非要逼着自己,我们也可以求助与第三方,是不是?
举个例子关于陪伴和需要,有一年中秋节,我先生说:“我中午在家里陪你们吃饭,晚上就不陪你们了,我晚上要去项目上陪那些兄弟们,他们中秋都没回家。”这时候需要就发生了冲突,他认为陪我们就不能陪兄弟们了,中秋节兄弟都没回家,家属还在外地,他想陪他们。
我当时是有一些生气的,但我记得不放弃自己的需求,也尊重他的需要。我就想了个办法,问他:“这样行不行,你中午刚好回来吃饭,吃完饭带我们一起去项目上,晚上咱俩跟孩子一起和你兄弟们吃饭。”他可高兴了,让项目上的兄弟买了烧烤架,我儿子帮着烤肉,我女儿跟我在那玩。
如果我放弃了我的需要,我心里肯定不舒服,他肯定看得出来我有点生气,即使他去了心里也会难受。后来他跟我说,你这方法太好了,正好他那边也有地方住。就算没地方住,我们一起住酒店,住宾馆又怎样呢,难得八月十五一家人一起。那边的兄弟们还说嫂子真好。其实不是我好不好,而是我们以前常会走两个极端,要么满足你的需求,要么满足我的需求,却忘了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人的需求。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需求,经常轻易放弃,就会感到很疲惫。比如孩子还小的时候让你陪他玩,但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已经让你筋疲力尽了,你真的没有经历再去陪他。你可以表达,说你先休息一会再去陪他。其实很多孩子都是有灵性的,他一定会答应,你休息好了再陪他玩,精力也旺盛了嘛。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样做,会选择一边跟孩子玩,心里一边生气。那样的陪伴质量也不高,孩子也能感受到,你们之间的情感是不流动的,同时你也窝火,说不定有时候还会发泄在还在自身上或他人身上,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记住了,我们的需要很重要,我们的感受很重要,这都是我们生命的语言。梦参和尚也说过:“对自己慈悲,才是能对他人慈悲的前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梦参长老是地王菩萨转世,当然这就当个故事听听,他本人也是活到103岁。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高僧,但是没人知道他曾坐牢33年。普通人没了自由可能都难以生存,但他没有,他自由的需求被剥夺,但他的另一个需求讲经说法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即使在监狱里,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需求,他出狱后,去了中国佛教学院做了教授,一辈子都是讲经说法。
所以我们在任何情况下,与任何人之间,都不要放弃自己的需求。当然,还要分清需求和欲望,如果是欲望,该放弃还是要放弃的。欲望可能会让我们贪婪,会让我们走向不那么合适的路,而需求则有很多方法满足。
希望大家关注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需要,同时也能关注到身边的人的感受和需要,一起去满足彼此。想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首先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