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能帮助人少走弯路,但也会让人变笨。
经常碰到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没法得到答案,但问问题的人很想得到答案。
上帝的视角
和堂弟在图书馆外的广场逛,我说进去看一看吧。他说,我不想去。
他 20 岁,我不好意思勉强。我说我在他那个年龄的时候很喜欢看书,你为什么不喜欢看呢?
我觉得没用,他说。我没回他。停了一会儿,他补充一句,你觉得是理论重要呢还是实践重要呢?
可是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脱离具体的情境,现实性约束,去讨论答案,并不具备操作性。我想能够具备不受外部条件约束的,只有上帝吧。只负责提问题,不考虑实际可行性,问题的客观性,我认为这是上帝的视角。比如,假如给你一个亿,你会做什么?
我不知道,我对堂弟说。有人会说是理论,有人会说是实践,还有人会说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他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相应佐证的理由。即使对某一个人来说,不同的阶段,感觉也是在变化的。不必去追求唯一且正确的答案,去思考对于目前的阶段,哪个是合适的,哪个就是重要的。
我哪里知道答案呀?这样的问题我又不是没有想过,一遍又一遍。起初觉得 A 是答案,因为有个人讲得有道理。后来觉得 B 是答案,因为有人讲得比前面那个更有道理。人们认为答案是 A 或是 B,往往是因为那个答案更接近他们的心智模型,愿意相信答案是 A 或是 B。
上个月,面试产品岗位,面到COO。他问我你觉得创业,最重要的3个点是什么?我说了自己的认识。他皱了皱眉头,我想听到渠道,市场方面的,他说。我意识到自己的答案没能接近他的预期模型,我也并没有意要那样做,我只不过讲的是自己的感受和总结。
我在思考,每个人问题角度不一样,特别是对于新鲜的事物。好比摸大象的例子,有人摸得多,了解全貌,而你只摸到了大腿和屁股,他比你了解得多,他就知道你掌握的程度,这个是问题不大。如果对方摸到的是其它的部位,交流的时候又不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对方发现你的答案跟他的不一样,这就会产生分歧和问题。
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你愿意相信哪一个呢?
想通了,做产品时就不会执念于,用户场景和用户价值,哪个重要?
方法论
程序员是和机器打交道。程序 OK 不 Ok,跑一下就知道了,机器不会撒谎。产品经理就不一样了,总不能先让用户用,等到发现问题后再去改。所以在设计初的时候,你要想规避哪些问题,每一个处的设计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不是那样设计。别人问你的时候,自然也能让人信服。
幸运的是有前人总结了很多方法,你不必非得实践再去获取经验。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能帮到你少走很多的弯路。没人想走弯路,到处都是「xx 天学会 xx」。对应到产品行业,有很多各种「必读书单」。
读书是好事,能开拓视野。糟糕的是有些入行的产品人会把它们被奉为宝典。就像武侠小说里,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一本武功秘笈,以为只要对着其中招术,勤加苦练,自学也能成为一名江湖中人。还有更糟糕的是,听别人介绍了一本「如来神掌」,里面有讲需求分析,画原型,指点团队。看完之后,信心满满,随便提问,应答如流,有板有眼。
好吧,下山闯一闯江湖。来者第一招就是「阴阳指」,立马懵了,书里没有这招啊。管不了那么多了,打回去再说,「如来神掌第一式」、「第二式」、还没等到第三式手掌被击穿,举不起来了。
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方法论不是万金油,再牛逼的理论也有适用的局限性。拿「用户体验要素」的设计版式来去作产品分析,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没什么区别。
质疑是思考的开始,解题的方法和答案不指一个,也许问题本来就是错的呢?我相信足够的用心和思考,也能提出方法论,有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是否牛x不重要,重要的是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