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接力上市,纷纷为“资本寒冬”储备粮草。2018年上半年,国内融资共2947起,同比减少17.1%。一些人担心,投资正变得谨慎、挑剔,对于创业不是好消息。深圳君盛投资认为恰恰相反,如果廉价资本的供应正在过去,对于产业投资、价值投资来说,现在一定是最好的机遇。
“资本寒冬”的说法并非今年出现,2015年,中国公布了“去杠杆”计划后,嗅觉灵敏的市场已经提前感知到了变化。但是,过分充裕的资本供应本来就不应该是常态,“资本寒冬”恰恰是对市场的修正和调整,从一些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考虑,反倒是一件好事。
深圳君盛投资认为,在天使领域里,市场的浮躁曾经让很多土豪来“搅局”,而专业投资人想要投资就必须跟着提高价格。资本寒冬会让很多不懂商业、缺少专业能力的土豪退出,更有利于专业的投资人服务最优秀的创造。
资本真的进入了寒冬么?可能也未必如此。
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达到了近8万亿元,冲到了历史高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类FOF的管理规模达到1.4万亿。其中,政府引导基金共有676只,管理资本1.16万亿元。另外一组B2B内参的统计数据是,今年上半年,82家B2B电商累计融资226亿元,同比翻了一倍。
深圳君盛投资认为,一方面是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不差钱”,手握大量资本蓄势待发;一方面是好的项目“不缺钱”,优质项目的融资不仅未受寒冬影响,反而获得了资本的更多肯定。与其说这种不平衡是“资本荒”,不如说是“资产荒”,顶尖的投资机构从未相信“资本寒冬”。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是1998年还是2018,市场冷的时候往往都是投资最好的时机。
为什么说现在是产业投资的最好时机?
深圳君盛投资想,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中国自2015年开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传统产业进入了深度转型通道,前文提到的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正是期望政策与市场合力,对市场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深圳君盛投资认为,在另一个战场,轻资产、增长快的互联网经历了10几年高速发展,在传统的购物、出行、支付、旅游等行业形成了新经济、新动力,但是现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逐渐饱和,甚至拥堵。新技术已经悄悄向实体产业渗透。
深圳君盛投资相信:“过去企业赚钱主要是依靠toC(消费者)模式,在未来,升级toB(企业)的技术服务才是关键。很多中小企业要发展起来,为他们做一些服务,这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现代赛马最关注三件事:赛道、马、骑手。投资同样适合这三条法则。投资是否成功,回报是否够大,几乎所有VC、PE会认同一个事实:这些最终将由赛道决定。它意味着如果选错了行业,即使创业者的野心再大,团队再强,也做不出千亿美元的事业。
深圳君盛投资认为,处于转型中的传统产业不缺规模,它的每一条赛道,都是千亿甚至万亿以上。以享租设备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为例,这条超长的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机械制造、中间的销售代理以及下游的租赁、维修、养护、培训等,仅设备租赁市场规模就达到了万亿级。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深圳君盛投资的这句话是企业成功与宏观形势之间关系最好的诠释。它意味着一个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创业者的勤奋、聪明、信念十分必要,但99%要靠由产业的势能所决定,产业赛道的价值正在于此。
产业投资的另一个机遇来自于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
深圳君盛投资认为,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突破、演进,让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传统产业有了转型、升级的可能,而行业本身对新技术的强烈渴望,对新模式的巨大需求,在工程设备租赁领域就已经展示的非常明显。
据深圳君盛投资的专业报告统计,实体产业领域仅仅是1%的效率提高,其产生的价值都十分惊人。铁路系统如果提升了1%效率,它意味着行业将增加1500亿元产值。航空工业如果节省1%的燃料,意味着企业能省下2000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物流平台上35亿条的医药购销信息,则是一个比单纯药物销售更大的在线医疗市场。
相比购物电商、共享单车领域的激烈竞争,实体产业宽阔的赛道上,目前还看不见几台像样的交通工具。在2018年公布的排名前100位的独角兽企业中,工业toB领域只有找钢网一家。但是,每年高达8万亿元的钢贸市场,2012年成立的找钢网从11个人激增到1600人,最后也只不过做了175亿元的交易额,可以想象产业投资空间有多大。
很多人担心,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由于其固化的利益、传统的模式,将是产业资本难以唤醒的巨人。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深圳君盛投资也看到更多的变化。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正在将资本、科技、人力等资源,全力引入万亿级赛道;在垂直细分的产业领域,谋求“长远布局”的产业基金,其施展的领域将是整条产业链;而中国目前草根创业到精英创业的升级,意味着有经验的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将能够跨越产业投资的专业门槛。
深圳君盛投资相信,无论从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资金储备、新技术发展来看,产业投资正在进入爆发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