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人从你踏进公司的那一刻,你可以回想首先被安排了怎样的欢迎礼?有没有领导宣讲企业文化?是不是职能部门普及了制度流程?业务领导要没要求技能考核?紧张而充实的职涯生活就此拉开了帷幕…
01
光阴如梭,当有一天在食堂的墙壁上你猛然发现了崭新的引导指示牌,才惊醒一年时间已过。回想工作内容虽驾轻就熟,但每天为什么还依然忙碌至深夜?就在这时,人力部门通知你周末参加培训,主题是《告别加班轻松下班——高效时间管理》哇...你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太忙是因为没有管理好时间。专心上课、做好计划、执行到位。
年末述职你将完成的工作内容整理出了18页word文档,胸有成竹想着这次高潜人才名单上一定有我。当你站到台前,拿起话筒,清了清嗓音,刚刚念出题目准备一气呵成如数家珍似的汇报成果时,台下领导突然问道“咱公司今年几个营利的项目中,你跟的是哪一组?”啊???一脸蒙圈,一时语塞,一时的迟疑只听经理接过话说,没关系你继续你的汇报吧…
离开房间的那一刻想必你心里也已经知道了答案,但百思不得其解自己错在了哪里?4月份公司高潜人才培训项目如期举行,无缘上榜的你却时刻关注着培训信息,这时一门课程的名称映入眼帘——《目标管理实现高效团队》。
你一拍大腿如梦初醒,原来被自己每天安排井井有条的时间只是提高了效率,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而忙,也不知道忙着交付的结果是否是领导期待的效果,只知盲目行动。接下来的日子你在开工前都会先分析指令,做出N+1套实施方案与领导确认后再执行。
功夫不负痴心汉,经过2年你终于如愿坐上了自己想要的位置,但新的问题也伴随而来。能力的增长你发现即便不踩椅子伸手也能摸到天花板,当年拯救过你的“时间效率”协助过你的“管理效能”眼下都已失效,你陷入茫然不知所措…
02
其实,职涯规划也好,个人成长也罢,只要我们运行在组织中,这个“组织”可以是家庭、可以是团队、可以是企业、可以是行业、也可以是国家、还可以是世界,都脱离不了“经济”,我们所为之奋斗的就是创造新经济。
所以,不了解经济的运转规律我们就无法指导自己该在何时跳槽又跳往何处?应在何地创业又选哪条赛道?
《鹤老师说经济》这本书中提到:“商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效用,效用越大,价值越大。但为什么现实中没有房子住露天也能将就可没水喝3天就活不下去,而一套房能卖上百万,一瓶水只要几元钱?因为,效用是有一个前提的,它有时间、地点、场景的稀缺性,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具体到某一个人、某一个商品、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场景,它的效用是多少。”
03
作用到个人同理可证,代表我们能力的这个“效用”是否可以产生价值也取决于所处的群体、平台、行业和时机等。当我们希望自我价值升值只有两条路径可选:
1、创造个人稀缺
2、创造商品稀缺
2014年2月4日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平凡生活中极为平凡的一天,但这一天对于一个互联网巨头公司微软来说则是极不平凡的一天。萨提亚·纳德拉被任命为微软新晋首席执行官,而这一举措使得微软在市值仅存166亿美元的情况下仅利用5年时间成为与苹果、亚马逊并列的市值万亿帝国。纳德拉在《刷新》中自述,因为四个问题一直在头脑中困扰他,所以他决定写下这本书。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存在?”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机构为什么存在?”
第三个问题“跨国公司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是什么?”
第四个问题“数字技术领导者的角色是什么?”
也正是因为纳德拉不停的自省,使得他拥有了鲍威尔不具备的稀缺性领导力,即激励型导师和强悍的学习者。
当与我们同处一个领域中的其他人每天想着如何熬到退休时,你探寻到自己的独特性,再根据当下的资、政、环培养出个人稀缺性,就可以完成价值提升。
如果你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成熟的环境中制造出个人稀缺,那就创造一个稀缺性的商品。是不是看到这里你更觉得是天方夜谭?商品?钻石就是被创造出来的“稀缺”商品;施华洛世奇也是被创造出来的“稀缺”商品;某团软件也是被创造出来的“稀缺”商品…这哪是一己之力所能为的呢?
是的,所以在这里我所讲创造稀缺商品,是当我们要做出职业改变时,首先要分析你当下所处行业创造出的“商品”是否属于稀缺,你要奔赴的新平台是否在创造着稀缺商品?
END
当我们个人完成了效率提升,实现了效能升级,那么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对“效用”做出稀缺创造。效率+效能+(稀缺)效用=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