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最早提出“美德是否可教”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正确答案:A
解析
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
2.(单选题)文化教育学主张教育研究的方式是( )。
A概念思辨
B数量统计
C理解与解释
D实践与批判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中的第三点认为: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教育的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纯粹的概念思辨来进行,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的统计来进行,而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3.(单选题)现代教育改革着眼于打通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隔阂,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这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
A公共性
B科学性
C未来性
D终身性
正确答案:D
解析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尽管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活到老学到老”的口号,但那只是少数思想家们的个人自觉,还没有成为整个社会的客观要求。终身教育的提出是由于现代生产和生活基础的不断变化引起的,与知识激增和老化速度加快有着内在的联系,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密不可分。在这 样的时代里,某一时段的集中学习再也没有办法供个体终身享用。要想不断地应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新挑战,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储备式的教育为终身教育,而且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为此,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课程结构和评价方式,打通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因而也更加灵活的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习需要的新的教育体制。
4.(单选题)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正确答案:B
解析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正式颁布,但并未实行。一年之后,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之后,由于新式学校已成气候,全国舆论纷纷抨击科举,认为不废除科举,学校就无法发展。1905年8月,清政府看到大势所趋,决然下诏停止科举,从此新式学校得以迅速发展。
5.(单选题)在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环境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主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组织,系统地发挥主导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提出学生只有在学校中才能受到真正的教育,应当从七岁起就送他去那里,而且从三岁起就应当让儿童到国家游戏场去,并在专门委派的人员的领导下做游戏。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也主张尽早让学生接受公共学校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6.(单选题)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和成为教师的先决条件是( )。
A中国公民
B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C具备规定的学历
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正确答案:A
解析
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7.(单选题)在教育过程中,人们一般会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行事,如果出现了违背教育目的的行为,人们可以予以反思并纠正。这表明教育目的具有(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正确答案:B
解析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意义重大。如果出现了违背教育目的的行为,人们按照教育目的会对其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并纠正,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调控功能。
8.(单选题)光明小学通过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种美育形式是( )。
A自然美育
B社会美育
C艺术美育
D教育美育
正确答案:C
解析
所谓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立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对于广义的美育概念,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9.(单选题)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纲要
C课程方案
D课程标准
正确答案:D
解析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某门课程内容的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体系、课程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按学科分别编写;课程计划中所列出的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它是编写教科书、实施教学和开展评价的直接依据。
10.(单选题)在直观教学的具体手段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和物质条件限制的是( )。
A实物直观
B图表直观
C影像直观
D语言直观
正确答案:D
解析
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直观的效果。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与前两种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也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
11.(单选题)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小组教学
B分层教学
C复式教学
D个别教学
正确答案:C
解析
复式教学。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学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
12.(单选题)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有利于管理的原则
D结构优化的原则
正确答案:A
解析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的原则。当其他的原则与其发生冲突的时候,其他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一原则。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学校的一切活动,基本上都是通过班级这一组织形式得以 贯彻与执行的。因此,班级活动开展的好坏,将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重要影响。班级组织的建立,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任何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举措,都不能作为班级组织建构原则的基础。
13.(单选题)通过测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表明教育测验具有( )。
A诊断功能
B激励功能
C选拔功能
D评定功能
正确答案:A
解析
诊断性测验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一是看学习准备情况,即可否满足学习某种新知识的需要,二是看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反馈信息,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诊断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教学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教师总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考查是否有困难及困难原因。有经验的教师会利用随堂测验了解学生的认知困难,从而及时进行辅导。单元测验之后,教师会把测验中反映出的错误反馈给学生,也会在其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纠正这些错误。测验是老师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途径,发挥其诊断作用,就是要进行对测验结果的解读和反馈。
14.(单选题)在对学生的咨询帮助中,属于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 )。
A模仿学习
B系统脱敏
C身体放松
D行为契约
正确答案:C
解析
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契约、模仿学习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15.(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位于( )。
A第一个层次
B第二个层次
C第三个层次
D第四个层次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二层次,教育部门法,主要调整各个教育部门的内外部关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实施,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等6部法律。
16.(简答题)简述课程定义的几种观点。
参考答案:
(1)课程是知识。
(2)课程是经验。
(3)课程是活动。
17.(简答题)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参考答案: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4)教自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18.(简答题)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我国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1)理想信念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生态文明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19.(简答题)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
(1)建立评价目标。
(2)选择评价样本。
(3)收集评价信息。
(4)报告评价结果。
20.(名词解释)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1.(名词解释)学校文化
参考答案: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22.(名词解释)教学模式
参考答案:教学模式是指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23.(名词解释)班级
参考答案:班级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4.(名词解释)教师申诉制度
参考答案: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25.(案例题)案例分析题:
以下是南京某特级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祖国”一词教学的片段:
师:“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祖国”呢?
生:祖国就是南京。(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祖国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是“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也有答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是“祖国”呢?谁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师: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长的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呢?
生:中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国。我们大家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老师主要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阐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1)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2)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3)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①做好充分的准备。
②要面向全体学生。
③谈话结束时及时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每点需结合案例展开分析。)
26.(论述题)试述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①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③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①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②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③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参考答案,每点需具体展开论述。)
27.(论述题)试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参考答案:(1)含义: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贯彻要求
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每点需具体展开论述。)
28.(论述题)联系实际阐述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参考答案:(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参考答案,每点需结合实际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