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注解,你会认为这张图上的图案是文字吗?
没错,这不是出自儿童笔下的稚嫩画作,而是一种文字——女书。
第一次听说女书,是在一部十多年前的电影《雪花秘扇》里,两位女主角就是用这种神秘的文字交流。当时我以为这不过是电影虚构出来的,后来才发现,它竟然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文字,也 世界上最特殊的文字。
为什么说女书特殊呢?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套由女性创造为女性存在的文字。女书诞生于汉朝,是湖南江永女书专用的一种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
我们现在熟悉的汉字是表意文字,而世界上绝大多数数国家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女书也是表音文字,类似汉语拼音和日语中的片假名。有学者分析说,女书可能就是最早的汉语拼音形式,日语的片假名里也有女书的影子。
看了以上的这些介绍,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非常好奇——
是什么样的人创造了女书?她们为什么要单独创造一种文字呢?
关于女书的起源,在湖南江永当地有诸多传说,每一种其实都大同小异。古时候的女性因为地位低下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但她们又渴望与其他女性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于是在无人指导无人帮忙的情况下,自己创造了这种文字,在女书中记录自己的生活,写下女性的历史。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问为什么历史上关于女性的记载那么少?
其实,这个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很普遍,从古至今,史料中关于女性的部分都远远少于男性。而那些有幸出现在史料中的女性,除了像吕后、武则天那类登上权力巅峰的女性,更多的是像妲己、褒姒、杨贵妃之类的“红颜祸水”。
不止是官方史料中难寻女性的身影,民间史料、家族记载中,女性也往往是以“某某氏”的形式存在,作为男性和家庭的陪衬,被记载在某个毫不起眼的角落。
而女书,就是女性为自己打开的一扇窗口。当地的女孩们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在这种时刻,她们不再属于某个家庭和某个男性,而仅仅属于自己。女书,也如同父权制度统治下的一道微弱的亮光,点亮了无数女性内心的希望。女性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历史中留下了印迹。
在不同的时代,即使身处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女性在为了那宝贵的自由而反抗着,记录着,用手中的笔书写着女性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新旧交替的剧烈变化中,战争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上。有这样一批女性,为了追求精神厚度与智识发展,不惜选择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甚至背离自己的家庭,尝试、探索和投入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去爱、去生活。
任职于《白色评论》的撰稿人弗朗西斯卡·韦德在探访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英国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地区时,无意中发现,在世界大战期间,有五位不同寻常的女房客先后在此地同一个社区居住过,有两位甚至曾先后住进同一间房。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她产生了好奇,为什么她们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社区呢?
经过走访,作者意外地发现了许多藏在史料和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并从中拼凑还原出了她们在此地所经历的种种个人生活和情感上的变动,还有她们所需要面临的来自生活和职场上的压力和挑战。最终,形成了这本女性群像传记《女性如何书写历史》。
书中的五位女性房客分别是意象派创始人之一、现代诗人希尔达·杜利特尔,推理小说大师、“神探温西爵爷”之母多萝西·L·赛耶斯,古典学学者、翻译家简·艾伦·哈里森,历史学家、和平主义者艾琳·鲍尔和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
如今我们看来,这五位女性个个都身负盛名,荣耀加身。然而在当时,社会拒绝成人女性的力量,认为女性的需求和欲望不同于男性,认为女性无法在公共领域取得成就,并试图以传统将女性束缚在家庭之内。
然而,这些卓越的女性并未受困于此,而是选择了反抗和斗争,她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形式的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提升自我的认知,她们通过旅行、友谊和工作,去开拓自己认知世界的边界,而这一切,都被她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了下来。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她们的文字中感受到共鸣和振动,而这正是女性书写所蕴含的真实力量。
“书写就是找回主导权”,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时代的书写者,用文字点燃火炬,用文字传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