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学中的三种通用模式-删减,扭曲和概括化。重点是需要治疗师从和当事人的交流中学习并获得,关键是识别能力以及相应的对策。
删减
识别删减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重建一个对他经历更加完整的描述,重点是意识到删减的出现。当识别出当事人描述的表层结构不完整时,下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当事人恢复被删减的素材。
方法:多做练习,培养自己对语言的直觉。
除此之外,删减存在三种特例,治疗中经常遇到,可以当做典型,他们所具有的表层结构形式,可以直接被识别出来。
第一种:真正对比的是什么,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当事人的描述中常常缺失比较的对象或者参照系。
对于比较级,加上和什么相比。
对于最高级,加上和什么关联。
第二种:清楚地和明显地,指当事人描述中出现ly的副词时。这种副词常常造成深层结构过程词或者动词对象的删减。
治疗师可以通过释义测试,方法是在副词之间加上it's,如果新的句子和当事人的描述同义,那这个副词就源于一个深层结构动词,就出现了删减。
第三种:语态操作者,a当事人的表层结构声称一些事情必然会发生,比如我不得不,必须怎么样等,此时,治疗师可以问不然会发生什么。b当事人表层结构出现可能性,比如什么是不可能的,治疗师可以问是什么使当事人不可能。
扭曲
扭曲主要是识别名词化,因为名词意味着事件已经结束,而识别名词化的目的,是让当事人意识到原本他认为已经结束且不受他控制的事情,其实是一个可以改变且进行中的过程。
概括化
概括化的目的是将当事人的模型与其经历重新联系起来,减少他原本模型中认为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确保当事人模型中展现了细节和丰富的经历,创造出新的选择机会,打开当事人局限的看法。
质问概括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检查名词和事件词语的参考索引,另一种是检查详尽完整的动词和过程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