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孩子吃饭时,总是喜欢翻来翻去,或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都有挑食的现象,面对孩子的挑食现象,家长和老师都是既担心又无措。想尽各种方法,但孩子就是对食物无动于衷,面对这样的情景,到底该如何支持呢?在想方设法帮助孩子的前提下,必须先进行观察,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吃?
原因可能会很多种,可能是对于某种菜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也有可能是我们无意间说过的一句话,这个菜很难吃,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决定了不吃这种菜。也有对某些食物过敏而引起的不舒服感觉,或对有些咀嚼性比较强的食物都会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
原因很多种,每个孩子的成长阶段都会遇到很多个敏感期,有一个敏感期叫做“我意识”增长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特别需要一些特殊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可能孩子在刚开始的时侯只是一些简单的不想吃。但后来通过父母的反应感觉到被人关注的感觉很舒服,就持续了这种行为,来显示我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从简单的需要转化为心理需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这种敏感期里,孩子会经常想办法用特殊的行为来吸引家长,引起关注。尤其是家长比较注重的地方,如通过吃饭挑食,利用犯错,生病等来引起家长的关注。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这些现象时。该如何面对呢?
当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建立的敏感期,我们的过多介入,如催促,引导、说教、甚至是关爱,都会使孩子增加依恋。从而对不良行为进行持续。所以在面对这种现象时,越强调越持续。
当发现孩子有通过挑食来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除了客观的判断,并针对性的应对,例如,我们发现孩子想用挑食来引起关注,那就进行一个自然处理就好,顺其自然,把要不要吃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承担起来,通过一些运动训练,让孩子有饥饿感,就会想办法吃东西;再如:先给其不爱吃的食物,再给其喜欢吃的食物,逐渐使爱吃和不爱吃的食物各为一半等的练习。过程中发现孩子有进步也及时肯定再逐渐转变。
各个孩子的敏感期的长短都不一样,因人而异,而且出现的次序也不一定相同。到了这一阶段,不和孩子对峙,只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做,多思考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预防和纠正偏食现象的产生,让每个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