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年轻之时,最爱买的,除了书就是笔记本。但不是为了做笔记,而是“才华横溢”地写诗,厚厚地堆在书架,偶有一两篇发表了,就喜不自胜,四处炫耀。
一次,同事羡慕地说:“你的精力真好,又学哲学,又写诗。”然而,听了这话,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羡慕,如钟鼓之响,震醒了我,是啊,我这一生,又能有多少精力去做这么多事情?于是,就收束了写诗的心,将“诗集”高高地放在书架最上层,不再理会。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放弃写诗是正确的,人生有限,专心做好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且不说成就如何,但求无愧来这世间一遭。
《尚书》有句话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说的是要坚持不懈,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孔子对这句话做了新的阐发,他说:“就像要垒起一座山,还差一筐土就完成了,但如果觉得不对要停止,我就会停下来;就像要在平地垒起一座山,尽管只是倒了一筐土,如果是正确的,我就会一往无前地去做。”在这里,孔子说了两个意思,一个是知错能改,果断放弃,要有舍得之心;一个是坚持不懈,不能中道而废。
做一件事,我们可以坚持不懈,积少成多,甚至积土成山,对于已经得到的,就如同家里的物件,越来越多;就如同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多;对于正在做的事情,也会坚持做下去。当物质和金钱越来越多之时,我们就越难割舍。不断地把心思、精力放在这需要“照顾”的事物上,就如同包袱,越背越重,身心俱疲。
在日本,近几年兴起“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冰箱、电视、电脑、衣服、收藏品、摆设、戒指……如果不必要,可以全部扔掉,就留下几样必须的、可以维持生活的生活用品,整个房间,就像进入刚刚装修完一样,空空如也。
这“极简主义”固然是极端,但对我们也有启示,回头看看自己的身边,看看自己的家里,翻翻衣柜,看看橱柜,真的有很多的物件是可以扔掉的;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许有些是无意义的,只是因为做了,或者做到了一半,或者差不多做完了,舍不得放不下。
更重要的是,看看自己内心,有多少人或事或物“不舍得”,有多少无意义的“放不下”。但这舍不得,却会花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会让自己疲惫、烦恼、忧愁、甚至仇恨,而若能把“极简主义”做到十分之一,果断舍弃,便能丢掉包袱,轻松前行。
身心轻松了,精力也就集中,这时,找一件正确的事情,找一件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即使,是从头开始,也为时未晚。当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就会乐在其中,千金不换。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马斯洛说:“人要自我实现。”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有舍得之心,不求前行之得,人总是在路上,此生无悔,即是最大的快乐。
(向雄读《论语》之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