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原文摘抄)
几个基本概念
这本书里有上百条非惩罚式管教的实用建议。然而,在知道怎样做”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太多的父母和老师因为不了解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使用那些没有长期有效结果的管教方法。本章以及后两章介绍阿德勒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许多实用迷议),有助于父母和老师们更多地了解一些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态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个超越其时代的人。远在“平等”流行起来以前,他就已经在维也纳(和弗洛伊德分手以后)大力提倡人类平等,包括各种族、妇女、儿童的平等。他的讲演和讲座大受欢迎。阿德勒是一位犹太商的奥地利人,为躲避纳粹迫害不得不背井离乡以继续他的事业。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和阿德勒密切合作,在阿德勒于 1937年去世以后,他继续发展了阿德勒心理学。他写作或与别人合著了大量的著作,帮助父母们和老师们了解阿德勒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改善他们在家里和学校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一直忧心忡忡,因为许多想把他的建议应用到孩子身上的父母和老师对一些基本概念并不理解,这导致他们曲解了很多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赢了”孩子,而不是“嬴得”孩子。所谓“嬴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蠃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误解正面管教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就是家长和老师们普遍会在使用“逻辑后果”时附加上羞辱,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羞辱的确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做得更好,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伤呢?他们是否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他们是否虽然做得更好了,但却因为害怕将来失败而不再敢冒险?他们在大人的责备、羞辱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训,是否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尊?还是孩子从大人的同情、鼓励、无条件的爱和所赋予的权力中所学到的东西能使他们获得人生技能的锻炼以及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自尊:一个容恳造成错觉的概念
由于提到了“自尊”,那么首先给这个词下个定义就很重要一一尽管专家们的定义并不一致。我是“加州自尊促进会”的成员,听促进会其他成员辩论“自尊”的定义很有意思。
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
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你注意到“自尊”这个词能给人造成怎样的错觉了吗?昨天,你可能觉得自己很伟大。然后,你犯了个错误,并开始自责,或者听到了别人对你的批评—突然之间,你的自尊便烟消云散了。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详见第7章),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大人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让孩子学会适应将使他们受益无穷,这样才能使他们知道如何对待人生中的跌宕起伏。让孩子有大量机会在家里、学校和社区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孩子就会受益良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这里的关键。
我最喜欢的动画片《史努比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露西问莱纳斯:“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菜纳斯回答:“我没上学。我去了学校,打开门问:这里有谁需要我吗?’没人回答,所以我就回家了”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需要。
当孩子们有了在第1 章讨论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优点时,他们就会拥有强烈的自尊并有能力处理“自尊”的错觉。大人可以通过“羸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贏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贏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报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贏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
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探讨不再那么做的原因。而且,他能够参 与问题的解决—一尽管对他来说很尴尬—这对他未来的行为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一堂人生课。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妈妈造成了一种支持的感觉,而不是指责和辩解。
实践:
当我学习到奖励机制会造就一个“讨好者”“顺从者”时,我在养育这条路上又将失去一个好用的工具。我开始学着摒弃奖励,顺从她的喜好,我们的规则会在家庭会议上制定,我们会详细的说明这些规则制定的原因。因为听起来很有道理,朵朵当时会很愿意接受,但做起来不太容易!我想我会一次一次的在家庭会议上调整改进我们的规则,想一些小工具,多一些游戏让她能在快乐中成长!
为了废除奖励(之前独自上课就是奖励酸奶),这两次上校外课之前,我都会给朵朵准备一杯西瓜汁在去的路上喝,一盒牛奶回来路上喝。昨天上课路上朵朵突然停下说:妈妈,我想把所有西瓜汁都给你喝!我: 是吗?你真好!你这么爱我吗?这时我才注意到我们停在了红旗超市门口。 朵:因为我想喝酸奶。我:不可以。朵:我就要买!我:是不是我不买你就不走了?朵:就是!我:好,那我们就一直站这儿!我感觉到朵朵开始生气,我挑衅的话让我们进入了权力之争!我恍然大悟我在“赢了”孩子,不是“赢得”孩子。我:我知道你很想喝酸奶,我也很想喝,但是你看妈妈背了一书包的东西好重呀!朵:重死你!(还在生气)我:那好吧,可我们不是说好戒酸奶吗?你要不要来看看我这一书包还有什么好吃的?朵:那好吧!手拿一片桃酥,问题迎刃而解。可能桃酥也算奖励,但也算准从朵朵好吃的心内了!完全废除奖励是不是可能的,我现在就是不说类似:你“好好上课,下课我们就去买酸奶!”的话,不去明确这两件事是因果关系,一样下次课后我们可以不买!还有,当孩子有一个我们不想同意的提议时,也不要急着否定他。他可能就只是当时有这种想法想表达给你听,也不一定说一定要实现,我们先可以听着,等机会逆转!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