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87天
原文阅读: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文讲解: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言谈举止以礼乐调节,喜好称道别人的好处,喜好结识贤德之友,这是有益的。喜好骄纵作乐,喜欢放纵游玩,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有害了。”
启发思考:
孔子认为,有益的爱好可以增进仁德,有害的爱好则损害仁德。为增进仁德,应做有益的爱好,不做有害的爱好。他把人生的乐事分为有益和有害的各三种,非常具体直观,明了清晰,时至今日仍然适合我们借鉴学习。
对人有益的三种兴趣爱好行为是:得到节制的礼乐,宣扬别人的好处,广交品德高尚的朋友。具体地说,益者一乐是用礼乐来节制自己的行为。适合的礼乐能够让人学会举止得体,进退有矩,言语有礼。益者二乐是喜欢说别人的好处。就像舜,隐恶而扬善。这同时也是帮助别人向好处走的方式和助力,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实过这样的心理作用。 益者三乐是多交贤友。每天看到的都是正行,听到的都是正言,相互规劝指正,自己也越来越贤明,近朱者赤,进入良性循环。损者三乐是,骄乐、佚乐、宴乐,就是骄奢淫逸,宴饮无度,逞一时之快,放纵无状,既损坏心志,也损坏身体,实在有害无益。
有益的兴趣爱好对人一生至关重要。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在给年轻人的建议中谈到,一生必须做五件事中,第二件事就是“至少有一点像样的兴趣爱好”。吴军举例说,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讲述了中国第一代靠炒股发家的超级富豪,结局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破产或者被抓、被杀。吴晓波总结这些人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兴趣爱好。除了一些人看足球外(不完全能算是爱好),剩下的人兴趣爱好主要是嫖娼。这样的人的境界可想而知,即使运气好有了财富,也难以守住财富。
《哈佛商业评论》也发表过相关的研究文章。这项研究跟踪调查了几十位世界著名公司的CEO的研究发现,兴趣爱好不但没有剥夺领导者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还会更好地塑造他们的领导力。很多著名的CEO在超负荷的工作之外,他们都有一项业余爱好,比如跑马拉松、篮球、棒球,或骑马、飞机驾驶等。这些爱好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调查显示,当一个人拥有一种非常热衷的爱好,并且长期坚持投入其中时,这种情形比讲一个故事更能赢得大家的信任。比如爱登山的CEO,常年不放弃训练;爱摄影的CEO,多年下来,出了很多作品集。这不仅代表了他们的一种价值观,也代表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另一种身份。与此同时, 很多CEO都表示,一项积极的爱好,能训练他们的思考方式,让思路更清晰能为他们提供一种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更好地塑造了他们的领导力,提高他们的影响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现在中国人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样呢?2016年QQ兴趣部落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了首份《中国兴趣报告》。尽管调查样本有一定的局限性,也还是能够反映出较多的现实情况。
报告显示,最喜欢的兴趣排行前三名是:音乐、运动和阅读。不过,不同年纪的人兴趣爱好的侧重是不同的。80后、90后和00后兴趣更多元:看电影、玩游戏、追星都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放生、二次元、手工制作也不是什么新奇的爱好。相比之下,60后、70后就更注重健康养生和运动。
不过,到底什么是兴趣,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兴趣呢?这份报告给出的标准是,兴趣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乐在其中”、二是“愿意持续投入”,三是”能自我提升”。
这个标准跟我们平时认为的感兴趣,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说,好多人都说自己的兴趣是“读书”,可看书时一点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就不符合“乐在其中”;再比如,有些人说自己喜欢弹吉他,但是一个月也不愿意挤出一个小时去练练,这也不算是这份报告所说的兴趣,因为不符合“愿意持续投入”。所以,报告里说,觉得自己对某件事感兴趣的人的比例是95%,觉得自己兴趣广泛的人占62%,但是根据这个标准来要求的话,有真正的兴趣的人就只剩14%了。可见,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也是需要“愿意持续投入”、需要认真努力去做到有所提升。
其实,在理论上,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些有益行为的好处和有害行为的危害,但在行动上却不容易执行。因为人的本性中好逸恶劳的一面力量很强,人们很容易沉溺在舒适区,特别是没有什么培养出有益的兴趣爱好时,就往往容易深陷一些不良或无益的行为习惯中。
所以,最重要的提升自身修养的方式,就是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来塑造良好的身心习惯和举止行为,如同在一片空地上,用种好麦苗来减少杂草丛生是最好的方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