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ofo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为缓解用户情绪,ofo推出了退押金排队系统,结果参与排队用户现已突破一千两百万人。
12月19日,戴威ofo创始人戴威发布全员信称,由于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公司今年一整年都背负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退还用户押金、支付供应商的欠款、维持公司的运营,1块钱要掰成3块钱花…
由此,这位27岁的ofo掌门人终于“低头认输”,也向我们揭开了ofo陷入困境的最大原因:现金流。
很多人不知道,ofo当初能够吸引众多投资人的一大原因,也是现金流。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ofo当初设想的赚钱模式:
ofo每辆单车的成本为200多元,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必须先缴纳199元押金,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ofo用户量与单车数比例,每辆单车至少可以锁定10位押金用户。
据了解,ofo仅在北京就投放了235万辆车,也就是说,仅北京,ofo就有近50亿元现金池。这么多现金如果投进资本市场,抛去单车带来的运营、折旧成本,每年也依然能轻松获取数亿利润——单车租赁的生意,却完全不需要靠租金赚钱。有意思吧?
可惜,如意算盘还没打起来,国家就出台了监管政策:2017年5月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用户资金安全监管,企业对用户收取押金、预付资金的,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实施专款专用,防控用户资金风险。
这条赚钱逻辑一旦封死,ofo只能靠规模效应占领市场来扩大盈利,这也是不得已为之。
绝大部分企业在面对同质竞争对手众多的情况下,都会选择疯狂扩张,靠速度抢占市场。
许多企业家片面认为只要增长速度快,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而不考虑供应链、产品寿命周期、现金流对企业增速的影响。
按照ofo投资人朱啸虎的假设,倘若90天能够结束共享单车战争的话,那么ofo有更多探索盈利模式的机会。但是疯狂造车,疯狂投放的结果并没有击败它的对手,反而造成了大量过余单车堆积,还有账上拖着供应商的数十亿欠款。
前段时间,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提到,
资本寒冬来袭时,创业公司要有节奏地花钱,账上永远最少有18个月的现金,不要等公司快没有钱的时候再出去融资。
早在今年1月份,ofo就被爆账户现金仅能支撑公司业务一个月,最终,ofo不得不以资产抵押的形式,用1000万辆小黄车换取阿里巴巴17.7 亿元的借款。但彼时已经显露出了ofo的败局之象。
我周围所有创业失败过的朋友都曾有过对现金流的反思。老林曾拿到过3轮融资,估值数千万,却一朝冒进,断粮收场。复盘这次失败创业时,他一针见血道,
我们曾经一味追求用户体量,认为只要规模做到足够大,盈利是迟早的事。但这种高速增长,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超半数企业认为在经济寒冬中应该保证现金流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稳健是企业的生命。
我一直推崇企业“轻资产运营”,告诫身边创业者们一定要守住现金流,留有余地。无论是对于初创公司,还是创新转型的公司来说,这个原则都适用。
其实在ofo前面,并非没有前车之鉴,甚至与“前车”还有几分相似,这家企业就是乐视。
首先,两者都是由轻资产的互联网企业做成了重资产企业;其次,两者都是“摊子”铺得过大,导致现金流断裂,被供应商讨债,继而扩大负面舆论;而戴威内部信中所说“会为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也让我想到了乐视的前掌门贾跃亭,老贾在乐视崩盘前夕也曾多次发表公开信表示会“尽责到底,把欠款全部换上的”,结果却遁去了美国。
戴威显然没有老贾命好,北京法院在12月4日对戴威开出的一纸限制消费令,在限制令下,戴威
不能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不能买房、买车;不能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不能旅游度假;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等...
从创业明星到老赖,戴威的遭遇让许多创业者“心有戚戚焉”。
远不止乐视、ofo这两家企业,我与周边一些企业家朋友接触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企业都偏爱重资产。为了“安全感”,企业往往会在现阶段投入大量有形的固定资产,而对未来的现金流估计过于乐观。
但其实,在经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应该尽量“轻装前行”,才能为自己留有一定余地。
遵循“现金为王”理念的李嘉诚常说一句话,
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向的话,便不容易倒闭。
那么在资本寒冬的当下,企业怎么才能保证正向现金流,“安全过冬”?
目前来看,许多企业的做法就是裁员。
这也成了最近网上热议的第二大话题。近段时间,企业裁员的消息一浪接一浪:前有美团3分钟走完离职流程,后有知乎20%裁员率。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为了节约开支,安全过冬。
但是这种一刀切的裁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负面舆论,可能还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我认为管理者要谨记以下三点:
❖ 了解成本
员工工资与公司房租、水电等,都属于“固定成本”,员工差旅、广告推广、设备采购,这些是“变动成本”。企业如果要缩减成本,一般先从变动成本上下手,差可以暂时不出,广告可以停投,设备可以选择租赁。固定成本之所以叫“固定”,是因为一般这部分资金是每月必须要支出的。
首先把你企业的所有成本列个清单,并以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分类,做完你会发现你对企业所有成本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 开源
就像万浩基所言一样,企业账上一定留存够你存活18个月的现金,千万不能等钱快花光了才想着融资,账面现金一旦不足,就要想办法开辟新的资金来源了。
那么,特别是在今年寒冬的环境下,企业融不到资、找不到钱了怎么办?那就回过头看成本,将变动成本选择性的暂时砍掉,准备过冬。
这个账其实也容易算:一看企业账上有多少钱,二看我每月花多少钱,三看够不够支撑我18个月。如果不够,一是找钱,二是砍变动成本。
❖ 节流
“节流”很好理解——节约固定支出。在企业大步向前的时候,你可以大幅提高变动成本,但是固定成本一定不能增长过快。ofo风光无限的时候,总是在不停的搬家,办公场所越租越高档,甚至为每位员工都配备了2000元的升降桌。令人唏嘘的是,大量裁员后,ofo又搬回了互联网金融中心大厦,而2000元的升降桌,也在半价出售。
固定成本一旦上去,再想下来就难了。另外给大家的一点建议就是:制定股权激励制度,不要单纯用工资“拴”住优秀员工。这么做除了能起到员工激励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隐形好处,它降低了你的固定成本支出。
关乎企业生死的问题,永远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蚂蚁在夏天时就为冬天作打算,积极地储备过冬的食物。而企业要生存,也要储备足够“过冬”的现金流。
从长远来看,今天的经济波动,只不过是经济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而企业就像在这碧蓝河水里航行的帆船,企业无力决定外部环境,但稳定的现金流可以加固我们的船板,更好更远地航行。
所以,企业家们无须过分解读经济寒冬。而且“经济寒冬”这词已经被谈论得足够久了,春天还会远吗?
漫漫创业路,创始人思想汇愿与你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