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解了孟郊诗“寒”的特点和来处,今天我们继续从作品出发,来聊聊孟郊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孟郊作诗的内容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只讨论下述这四个种:感怀、言贫、山水、思妇诗。
01
孟郊写了很多感怀诗,大体上也和他痛苦的人生体验有关。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话拿来说诗人个体的经历也挺合适。譬如下面这一首,作于他第一次落第后:
拨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
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
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
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
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
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
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感兴》
诗人进京赶考,本想大展奇才一举中第,不想现实却给了他闷头一棒。长安城里依旧欢声笑语,只有自己这个“失意人”恍恍惚惚地行走其间,他是这片繁华地的局外人。他觉得无处可去,眼前的路好像都被堵死了,只得发出“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的悲叹。
在诗人孤独郁闷的心境中,最容易为时节所伤,孟郊有很多诗都是秋天作的:“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登高有所思,寒雨伤百草。”“西风吹垂杨,条条脆如藕。上有噪日蝉,催人成皓首。”“不寐亦不语,片月秋稍举。孤鸿忆霜群,独鹤叫云侣。”诗人心境的凄凉决定了他看到的景物和色彩。但孟郊绝不是一个缺乏激情的文弱书生,譬如前面这几首感怀诗,悲得通透坦荡,甚至寒得颇有气魄。除此之外,孟郊还有很多诗中流露出一种带着愤慨、讥讽,甚至咒骂的激情,比如下面这首诗: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
——《择友》
这首诗把恶人比作兽,大骂当下的人只是披着人皮的野兽,奸邪狡诈,居心叵测。孟郊作诗骂人骂世道,骂得酣畅淋漓,如果你能从他的诗中感受到他精神上的痛苦,你就一定能感受到他的那种激情,他对名利场的不满,对道德沦丧的痛心,和对自身操守的坚持。孟郊是看清了一些现实的人,但没有人能逃脱现实的框架。试想,如果他的命运不是如此坎坷,如果他像白居易、王维一样,还受过一些机遇的垂青,孟郊还会留给后世这么多激峭、苦涩的诗吗?命运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眷顾他,让他痛苦了一辈子,但也算成就了他,让他诗史留名。人生的际遇算好还是算坏,谁能说得准呢?
02
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孟郊的言贫诗。孟郊写了不少言贫诗,有的是写别人,更多的是写自己。一起来看几首:
蚕女非不勤,今年独无春。
二月冰雪深,死尽万木身。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
进乏广莫力,退为蒙泷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北郭贫居》
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
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
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
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
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
——《答郭郎中》
事实上言贫诗的范围很广,我们这里讨论的范围有些过于狭窄了——本文讨论的“贫”有些局限于生活的贫苦。当然,在这个狭义范围内并无什么错误,因为孟郊确实是贫苦了一辈子。孟郊,像当时很多读书人一样,清贫但有傲骨,把“安贫”“守拙”视为自己必须坚守的气节,大概这也是他仕途多舛的原因吧。在这一点上,孟郊和杜甫颇有相似之处,但与杜甫相比,孟郊的言贫还是专注于自己多一些,而杜甫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心里都还装着比他更受苦的人民。当然,我们不是说孟郊不好,毕竟杜甫是可以称得上“伟大”的诗人,且对不同诗人的评论不宜全从比较上得出。我们只要能看出诗人的本性,了解他的直与真,就可以算是走近了孟郊一步。
03
再来聊聊孟郊的山水诗。山水田园,是很多古代诗人心中的桃花源,现在的说法是“彼岸世界”,“心灵栖居的地方”。我们来看看和他基本同一朝代的其他诗人眼中的山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 王维
车马不慌不忙,流水不急不缓,夕阳西下,禽鸟结伴归山,王维把山水写得温情又闲适。再看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孟浩然笔下的山水是清凉、静谧又充满生机的,安宁祥和的自然安置了他的内心,他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安全感”。诗中的动词“度”“生”“归”“栖”都是和缓徐舒的动作,随着诗歌的节奏缓缓流淌出来。或许你要说,这可能与诗人当下的心境有关,我们再看他的一首抒发悲愁心境的诗: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这首诗时诗人应举不第,离开长安漫游江淮,夜宿桐庐江上时所作。虽然抒发的是对友人的怀念,并掺杂着不得意的愁情,诗人笔下的夜色还是带着宁静旷远的调子,他的心理空间还是比较广阔的。
现在我们来看孟郊的山水诗:
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
飞鸟绝高羽,行人皆晏兴。荻洲素浩渺,碕岸澌崚嶒。
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
……
——《寒江吟》
峡棱剸日月,日月多摧辉。
物皆斜仄生,鸟亦斜仄飞。
潜石齿相锁,沉魂招莫归。
恍惚清泉甲,班烂碧石衣。
饿咽潺湲号,涎似泓汯肥。
峡春不可游,腥草生微微。
——《峡哀》
山壮马力短,路行石齿中。
十步九举辔,回环失西东。
溪水变为雨,悬崖阴濛濛。
客衣飘摇秋,葛花零落风。
白日舍我没,征途忽然穷。
——《过分水岭》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样的印象,这些诗在寒冷中带着一种消极的、逼仄的感受。这可能是由于诗人在景物的描绘上多用“白”“清泉”“腥草”“阴濛濛”这类灰扑扑的颜色,也可能是一些不常见的表达,比如“斜仄”“剸”“咽”等,让他笔下的景物不是和谐共生的,而是相互之间有冲突的,是“相克”而不是“相生”的。这些元素的存在让孟郊诗普遍存在一种共性,它们共同形成的氛围压迫着诗人的心理空间,因而我们感受到的山水不是恬静美好的,山水更类似于诗人的敌人而不是朋友。诗人在政治生活中感受到失意后,精神无法在山水中得到休憩,“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景物本身的特征以外,不可不说有其心境的影响,所谓“境由心生”。读者朋友们,是不是越读孟郊的诗,越能体会他清寒苦涩的诗风?
04
最后,我们来浅聊一下他以思妇、烈女等口吻写下的诗。孟郊以女性的口吻写了很多诗,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非常正统的儒家痕迹,当然也有个别诗走向了腐儒的道路,诸如“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一女侍一夫,安可再移天”,还有一些诗反复说教,有时不免像议论文一样令人兴味索然。当然,对我而言,这类诗让孟郊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丰富立体,这是一个受尽打击的读书人,官场失意,亲友零落,在安史之乱后,中唐百废待举的时代背景下,一步步走出他沉甸甸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最近读孟郊诗集有感,其间还读了戴建业教授写的《诗囚:孟郊论稿》,收获很大,帮助我在时代的背景下更深刻地了解孟郊,并多角度、多层次地体会他诗歌的艺术特点。古代的诗人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不遥远,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古今之相通之处,就会产生越深的理解和共情。文章篇幅有限,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