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三季人》
2009年,台湾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系列节目中说“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我会生气,现在我不会了,我心里这样想,三季人,我就没事了。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三季人,你就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以后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凡是那个声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所以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读的懂“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你讲什么冰,那是你糊涂,你跟他讲什么冰,那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你如果去问孔子,孔子说本来就这样,你见人不说人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你怎么沟通呢?我们都搞错了,这个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这个是随机应变。
三季人,即指代无知的人,有时用于贬义。原文:子贡问时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注:这篇短文并非出自《论语》,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应为后人杜撰。)
释文: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四季。”子贡笑答。“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四季!!”“三季!!”“四季!!!”子贡理直气壮。“三季!!!”来人毫不示弱。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人听此,大笑而去。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地理三季: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就是分旱雨两季,雨季为6-9月,旱季为10-次年5月。而印度半岛北部距海洋相对较远,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较强,加上北部山地的阻挡,春季受北方极地大陆冷气团活动影响极小,气温一直回升。所以每年3月至5月份,北部内陆升温快,升温幅度大,这个时候的最高气温甚至可达45摄氏度。这样就出现一个特有的热季,因此就该地区就出现一年三季的情况。)
原谅三季蚂蚱,一个故事,看完让你一辈子不生气---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 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ma zha),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记住这个故事,别考究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因为: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很多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都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三季人坚持自己的“真理”,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证明他们错误的事实,因而,你生气就是对不起自己。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时,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头顶天,脚踏地,人生全在一口气;切记气上有三记:怄气赌气发脾气;怄气只能气自己,赌气彼此更对立;拍桌打凳发脾气,有理反到变没理;[图片]人生世上不容易,作践自己多可惜;生气生上一分钟,六十秒钟没福气;生气生上一小时,六十分钟冒傻气;生气生上一星期,伤了肝来害了脾;人生要想少生气,几件事项须牢记;小事小非莫计较,一眼睁来一眼闭;有人出语伤情面,未必全是有恶意;有人处事拂我意,想必有其难唱曲;[图片]有人仗势把人欺,多行不义必自毙;有人误解我蒙屈,岂有迷雾笼四季;有人背信把我弃,流水落花随他去;有人优势超过我,十指哪能一般齐;尺有所短寸有长,不去事事都攀比;人间美景未看全,哪有工夫生闲气;心态顺畅身体好,省下药钱旅游去;听完这个故事对我震撼很大,对于我有很大的启迪形形色色的各种不同人,有的是蚂蚱,有的是学生,而有的是孔圣人,看你要做哪一个了。三季人里面的道理很深很深。直至今日,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回想这个故事,在不同的年龄段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
清静无为 :成长在逆境,醒悟在绝镜,我们经历大难不死的时候,才知道叫醒悟。
我:我从另一个角度叨叨几句,逆境能绕,绝境能避,修行能绕能避,惠善就是修行功德,福报就是您说的“成长和醒悟”,不要非到了逆境绝境才能这样,就象中医提倡的治未病道理一样,真到了得大病的境地就有点儿晚啦。我自诩为诤语,只是我一家愚见,在此谢谢你的引导[抱拳]
清静无为:人的思维不同,角度不同,理解的意思也不同。谢谢你。人没有对和错,只是立场不同吧了。孔子有个徒弟正在扫院子,有个客人来了就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徒弟说有四个季节,那个人说有三个季节。听过这个故事,你就知道,对和错是什么意思了。
我说:如此这般,祈愿我和我亲友的人生只有三季,人生中没有逆境没有非要经历大难不死才醒悟的绝境的寒冬,如果这样如此才得的醒悟就是那只没有冬季只有三季的蚂蚱,祈祷让我当这个蚂蚱吧惠善修行就是去预防和避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厄运,不遭祸而知祸,进而能避祸。再好的接刀口药不如不挨这一刀,何况还只是一个醒悟。逆境绝境大多“人活六十古来稀”,人生天赐️一百二十年,去他一个苦难冬天又何乐而不为,祈愿我们惠善修行之人少冬季,够九十岁就知足啦,这就是惠善的果报福气啦我们在此谈玄道理,就是开悟“不到大难不死绝境”的醒悟,就是“不经历逆境”也能的成长,预防和避免“不撞南墙不回头”才知道的不好,一起去遥灾避祸,我们现在的感悟交流甚至诤语就是惠善修行的一种,一定会受赐福瑞的果报倒持一些孔子的蚂蚱三季典故,夹带着揶揄甚至诅咒意味来反驳别人不合自己心意甚至还达不到诤语级别的见解,只是彰显了其内心的一种龌龊,可怜之人,阿弥陀佛看来对某些人客气礼貌是造孽,换来的是揶揄和咒言,醒悟啦,还是坚持自己的果敢勇猛本色才是正途,至此醒悟,特对其说声谢谢“住了医院才知道健康多么美好”,“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这些都是庶间饱含着血和泪的人间悲苦感叹,深层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可怜。悲叹有何用?谋求解决之道才是,惠心善心是自己的本身本源,惠善修行才得实证才是正果,才是受福报的功德。
《遇蠢勿叨·三首》
一
宁跟石头说话,
不跟愚人搭讪。
宁跟傻子挽手,
不跟蠢人并肩。
二
世间道理渐明了,
人也老了将洒掉。
此中箴理惠言叨,
大道至简谁听到。
三
世间道理渐明了,
人也老了将洒掉。
大道至简谁听到,
遇蠢勿叨须触疗。
附录:《道教的养生思想 》养生,又称摄生。“摄生”一词源自《道德经》第五十章,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汉代河上公注解《道德经》时,曾云:“摄者,养也”。道教历来重视生命、珍爱生命。葛洪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以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关于道教重生、乐生、养生长寿的思想,在历代经典中均有记载及阐释。如《黄帝内经素问》以黄帝向歧伯问道的形式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回答说:“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道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即指治未发之病,要求通过自我调整,顺阴阳、节饮食、适寒温,以期修复、提高自身身体机能。所谓的摄生有法,养生有道,才能颐养天年,也才能达到《道德经》所说的“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