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别人说三季人的故事,今天我也想说说这个事儿。
“三季人”源起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孔子的学生和一位客人。
有一天,这个学生正在门外给老师扫地,这时候,走过来一位穿绿衣服的客人。
客人:你是孔子的学生?
学生:是的。
客人:那太好了,我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你。
学生想了一下,这个人能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那我就回答一下好了。于是学生请这位客人问问题,客人便问他:一年有几季?
学生很意外,这个人问的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这种问题还需要问老师吗?他自己就能回答了,于是学生想都不想就回答:一年当然是春夏秋冬四季。
可是那个客人却摇了摇头,说:不,一年有三季。
学生奇怪了:不不,一年有四季。
两个人为了这个答案而争执了起来,最后那位客人说:这样吧,我们这么争下去也没有用,不如请你的老师出来,让他老人家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的老师说是四季,那么我就向你磕三个头,如果你的老师说是三季,那么你就要给我磕三个头。
学生想了想,这肯定是自己对的,于是便答应了。
这个时候,孔子正好走了出来,听了两人的话,看了看那位客人,便对自己的学生说:一年有三季,你向这位客人磕三个头吧。
听到孔子的话,学生感到非常诧异,可是又不敢问,学生只得乖乖照做了,他向那位客人磕了三个头。那个客人很满意的便离去了,学生见那客人走了之后,便忍不住向孔子询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为何您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笑了笑,说:你没有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没见过冬季,你讲三季他就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这个故事的真假不需要我们去辨识,那是专家干的事,我们所要理解的只是故事里的深刻寓意。明白了里面的寓意,那将是你的一笔额外的财富,说不定你就能多活十年二十年。很多人都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成为了情绪的奴隶,也因此很多事都毁在了情绪上。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心平气和了。
庄子也有句话 ‘夏日不可以语冰’,这是《庄子 · 秋水》里的一句。
意思是,你跟夏天的虫讲什么冰?这不是没事找事,瞎吵吵吗?吵破了天都没有用,因为那就是个‘三季人’。
这故事看起来似乎就像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你问孔子,孔子一定会说,本来就是这样,你见人不说人话,难道说鬼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又怎么沟通呢?这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
对三季人,你没必要去纠正他一直以来认为的事情,因为你再怎么去辩解一个事实,他都不会觉得自己的认知有错误,那你何必自找没趣的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糟糕呢?
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都在犯着这个错误,跟一个‘三季人’争论是三季还是四季。无意义的争辩,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不如退一步,忍一忍,就像孔子对他的学生说的那样:你讲三季他就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不要以为自己吃亏就不行不行的了,其实有时候,吃点亏,不碍事,起码不浪费你自己的时间,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
还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里面的道理也是如此,不要在一点点小事上都去强求自己的胜利,就算你赢了之后,又得到了什么呢?是万人敬仰?还是能得到更多的金钱利益?有时候,看起来是你赢了,可是你有没有去看过你失去的比你赢来的是不是更有价值?
如果当时学生和客人一直争辩到晚上,没有一个结局,那么这个学生浪费掉的就将是他这一天的时间,在他浪费掉的时间里,他其实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去跟老师学习,或者是将门庭打扫的干干净净,或是将一天的工作都做完。可是如果他继续跟客人争辩下去,那么他就将失去做这些事的时间,那么这些事或许就需要他加班加点的去做,那他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算术好的人,可以计算下,答案是正数还是负数?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如果你像那个学生一样,和那位客人无止境的去争辩一年有几季,那你浪费掉的时间又该去哪里弥补呢?浪费的是你自己的时间,无关他人。我们有的只是那有限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最后吃大亏的还是自己。吃点小亏,比吃大亏哪个更划算一点?当然是吃小亏。
看明白故事,想通了里面包含的深意,或许你就不再做情绪的奴隶,而是做情绪的主人,完美的控制它,每当遇到‘三季人’的时候,你就可以明确的告诉自己:那是个‘三季人’,没必要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