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王小波
王小波文风幽默风趣又不失尖锐,读起来酣畅淋漓。《特立独行的一只猪》这本杂文集也是如此。
阅读中,我心中存疑,《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整本书除了开篇的“猪兄”与书名有关外,其余似乎和这个书名搭不上边。
全部读完后我才发现,整部书都在讲生活中那些试图操控他人生活的人和特立独行的“猪兄”。我也终于明白: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汪洋中的一座孤岛,我们孤独的灵魂却总是努力假装合群。
01 特立独行的猪兄
故事从知青下乡开始:
知青下乡负责养猪,所有猪中,有一位特立独行的“猪兄”:
首先,它挑食。
知青将拌好的猪食倒在槽子里,其他猪一拥而上,这只深受知青喜爱的“猪兄”却不屑一顾。
养它的知青知道它挑食,便给它开小灶,其它的猪看见不乐意了,整个猪圈鬼哭狼嚎。
其次,它不做猪"应该做的事"。
当时养公猪,无外乎两个用处:
一个是肉猪,养大后供人食用,一个是种猪,用来诞生新的小猪仔。可这个“猪兄”既不做肉猪,也对经常下崽身体变形的母猪不感兴趣。
膘肥体壮的它总是以矫健的身姿在外边四处奔跑游荡,一米高的猪栏对它来说形同虚设,有时它心血来潮,还会蹦上猪圈旁边的房顶傲视群猪。
对于“猪兄”的潇洒不羁知青们很喜欢,他们看“猪兄”不是看它本身,而是那潇洒肆意的姿态。
可当地人不喜欢,认为猪兄“不正经”,搅得大家鸡犬不宁。
最终让众人下定决心围剿“猪兄”的,是“猪兄”会模仿汽笛声扰乱生产秩序。
“猪兄”很喜欢模仿各种声音,后来不知怎的它学会了模仿汽笛声。
村里人根据汽笛声开工、换班、收工。
“猪兄”每天早上十点就开始模仿汽笛声嚎叫,虽说这声音和真正的汽笛声大为不同,可村民非说分不清,导致他们提前一个半小时收工。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经过认真研讨后一致认为: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围剿它。
喂养它的知青于心不忍,可总不能为了“猪兄”与所有人为敌,只能在旁边眼睁睁看着众人使出浑身解数围剿。怎料“猪兄”身手异常矫健,绕了几圈后潇洒地冲出包围圈,跑了。
后来知青在偏僻的草丛中再次见到它,它早已长出獠牙,不容任何人靠近。
知青直到四十多岁,看到周遭试图控制他人生活的人和被控制人生安之若素的人,他总会怀念那个特立独行、无视生活设定的“猪兄”。
02 那些特立独行的人
书中“猪兄”特立独行,无视生活束缚的精神令人感叹。在新时代中,我们身边不乏这种敢于对抗生活设定的人,只是大部分被视为怪胎、天真甚至是自私自利。
这些特立独行的人身边从来不缺议论。他们有的仍然追寻自由,有的屈服于生活设定。
1.那些拥有与同龄人或同性别人不同喜好的人,被视为怪胎。
在有些人眼中,女中学生就应该谈论明星八卦、美妆护肤品以及漂亮衣服,喜欢历史、悬疑或者其他事物,会被视为异类。更有人认为:喜欢刑侦悬疑类作品的女生都是心机颇深、内心阴暗的怪胎。
而男生似乎就应该阳光开朗、笑声朗朗、喜欢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如果他们稍有斯文或者表现出一点和大部分女生喜欢的东西一样时,会被贴上“娘娘腔”的标签。
就这样,有些人为了不被同学孤立,掩藏自己的喜好,假装和他人在一起很开心。
2.那些脱离生活设定的人,总会被攻讦。
文中的“猪兄”,它原本的命运只有两条,一条是养的膘肥体壮后上餐桌,一条是成为培育下一代的“顶梁柱”,可它哪条路也不选,硬生生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像“猪兄”一般闯出一番天地的人是少之又少,”猪兄“孑然一身、了无牵挂,可人有亲人、有羁绊、有环境的条条框框。
于人而言,培育下一代似乎是天经地义。
支持他们观点最大的倚仗是孟子的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这句话被误读多年。
无后为大原文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但以不尽到后辈的责任为最大的不孝。舜在娶妻时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
断章取义,曲解这句话的是东汉赵岐,是他让几千年来的女人被"无后"压迫甚至被休。
而我们身边的部分人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另类”,开始将就着开启一段不喜欢的婚姻,佝偻着身子缓缓前行,看着亲人心满意足的笑颜,自己开心吗?
也许吧,背后的苦泪只有自己知道。
03 合群背后的原因
合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随大流、是从众,而我们主动合群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狩猎时代。
在狩猎时代,从众是必不可少的保命技能。
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看到同伴突然向前奔跑,他的第一反应是跟着跑,不用想他也知道身后很可能有一只迅猛的老虎,如果他坐在原地思考,早就命丧虎口了。
除此之外,狩猎时代需要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才能保证安全。不从众、不随大流的代价是惨重的。这种从众的基因流传到现在,从众成了个人安全感的保障。
也正因为从众基因,我们很难做到不顾周围人的评价,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而随心所欲。
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为了让自己合群,掩藏自己的兴趣爱好,假装开心地参与大部分人活动中,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言语攻击、被视为怪胎、被孤立。
至于那些参与孤立、欺负少部分不同人的“合群者”,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三:
1.如果不这样做也会被同等对待,他们不想被攻击。
2.一旦人们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他将不再是他自己,因为参与的人多,所以他不会因此而付出惨痛代价。
3.少部分人在参与大众欺负个体时会有作恶后的快感,这在一个人时,是不敢行动的。
尾声
那么,如何破解“合群”困局呢?
要想过上自由自在热爱的生活,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除了书中长出獠牙的“猪兄”,还有《神雕侠侣》里的杨过:
杨过想和自己的师傅在一起,可世俗不容、长辈不允、正派人士唾骂。他用尽半生与世俗对抗,终于和师傅十六年后再次相遇,而当年反对的那些人看到强大起来的杨过,对他们二人的恋情不再置喙。
可我们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既没有杨过般极其强大的内心与看透人间的淡泊,也没有与生活设定对抗到底的决心,假装合群成了多数人的无奈选择。
我们不妨尝试换一种思路来解决:
拥有和他人不同喜好时,不妨先试着看看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兴许了解后也会喜欢。
对于实在无法接受他们爱好的,试着看看相关新闻、书籍,拓宽视野。
如果犯懒不想了解,在他们讨论时保持沉默。
周末时可以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可以在网上寻找兴趣群,加进去看看有没有志同道合的当地朋友。
偌大的城市,总有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生而不同,所以世界允许我们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