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很重要,但是努力践行的持续性行动不可忽视。
今天在听《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多少人被绊倒在“没有天赋”这四个字上。
哪怕到了今天,也不乏发现周围的很多家长最爱在成绩上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
“其实你学习很有天赋,你也很聪明,可惜你就是不努力。”
可这句话的悖论就是“难道努力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好吗?”答案当然是不一定的。
于是有的孩子完全忽视掉努力的因素,总想着大考前临门一脚努力一把就能依靠天赋和聪明考取好成绩。
可长期下来,这样的发挥会在每一次考试中参差不齐。
回想以前学生时期,那些能够稳定地持续性获得平稳的好成绩优等生们和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学习状态就能看出不同。
优等生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保持着枯燥而标准化的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上课及其认真-作业轻松完成-课后对问题及时提问-考试时平稳发挥-考试后找老师反馈看试卷
而临时抱佛脚的我之类的同学学习流程:
课前不预习-上课随机性认真-作业选择性完成-课后不懂不问-考试时紧张的不得了-考试后心情郁闷沮丧
后果就是因为成绩给我的反馈不好,所以我即产生了畏难情绪又产生了自卑情绪。
对照优等生的学习流程,可以看到非常符合《刻意练习》中的三个重点要素----3F原则。
第一是专注,focus;
想起刚练字的时候,少校问我“写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我的回答是想快点写完,抓笔有点累,而且老写不直。”
当时她给我的反馈就是专注力稀缺,你都没有投入进去,当然写不直。写着写着手机微信响了要回复,突然脑袋里想起明天
有件事情要做,只想快点完成任务写完,结果就是不投入精力,一笔就可以看出来。
这段时间经过一些刻意训练,我也发现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1、分区域划分功能;
电脑桌就只用来学习工作,而不用来做其他事情例如看电影;这个方法猫叔在年度分享里也提到过,随遇而安在《黄金时间管理课》里面也提到过。好处就是迅速让你进入特定事情的工作状态,帮助大脑排除部分干扰。
践行清单:明确功能区域,让功能区各司其责。
2、1个时间段里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早上吃完早餐的1个小时里,我觉得写字能够先帮我进入安静的状态,那么这1个小时就是用来写字,如果能提前写完再做其他事情,而不是边写字边想其他。事情总是有很多,多任务同样进行容易分散注意力让人进入疲惫状态,而逐个击破反而能够让人比较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当然欧小欧在运营学院里面提到过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点在于“时间预估”,前提就是1个时间段的具体长度需要我们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预估,而不是盲目地任由一件事情没做完一直耗在上面。这个问题我也在找方法克服,目前只能用完成时间来预估。
践行清单:计算完成任务的时间,才能更好地预估下一次任务的时间。
3、排除多余干扰;
手机设为静音模式,这样所有信息置后接收和处理,当然完成前和完成后如果有重要的事情正在跟进,需要对接相关的人,说明下情况会更好,免得耽误事情的进度。例如在昨天,运营学院毕业方案设计中,我因为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准备无法只能暂时离开小组,当时很纠结觉得自己虎头蛇尾了,但是当下衡量之下更重要的确实是自己的事情。我只好先求得管理组成员的谅解和战友说明情况后,安心地去忙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交代也是一种排除干扰。
践行清单:做一件事情之前,想想还有什么放不下?处理完,再开始。
第二是反馈,feedback;
反馈很重要,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当我们去刻意练习一件事情,需要一个专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指路。例如练字,如果没有少校每天的任务安排和交作业后给的反馈,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写的不好。当她指出问题并给出修改建议之后,我发现写字的效率更高了。包括最近让我很头疼的简历问题,我写之前不知道自己该怎么下手,怎么调整,给了相关专业的小伙伴看了之后,他给了我很多专业角度的建议,虽然我还是觉得不好改,但是至少我知道怎么去避免自己的短板。
反馈的重要性是人和建议,细分领域的优秀者和毒辣的挑刺眼光。
这点在读书营的文章点评修改建议中特别明显,每次我们提交的文章都需要被成员修改,可是我发现本身在写作方面更有造诣的人给出的建议会更精准和更专业,从而让写作的人会知道从哪个方向去改。
践行清单:找对人,给对意见。
第三是纠正,fix it。
刻意练习的过程中错误可能会经常发生,发生以后不要沉溺在沮丧和无意义的迷茫中。迅速调整方向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么怎么纠正怎么调整?选对纠正自己的人一样很重要。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爸妈让我好好学习为什么听不进去的原因。前提是他们总爱灌输我一种观念,“爸妈没怎么认真读书,小时候成绩也不太好,你要靠自己自觉努力用功读书。”
尴尬了,你们都说了让我别靠你们,可是考完试后以后发现我的错误,又会反问我,
“这么简单的问题,不会为什么不来问我?”
尴尬了,不是你们让我别问你们的吗?
父母的灌输让我产生了父母成绩不好的观念,从而我的成绩不好更加不愿意听“成绩也不好”的父母说教。
成绩50分的父母要求60分的孩子在学习上要听他们的,现在想想还是有点难接受,虽然知道初心是为自己好。
但是老师的话往往孩子很在意听,为什么?因为老师代表着知识和文化的权威。老师说的话往往更听得进去。
纠正也需要专业的人,中肯的意见和行之有效的行动。
践行清单:不要怕出错,找到专业的人帮你找出来,接下来就是在行动中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书的最后也提到,如果我们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和心态去对待工作,那每一天该多爽和多愉快?
我还没验证,不过在学习验证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