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与日本物哀文化

Original 2016-12-14 窗外事 创知路教育帮

窗外事是创知路的老栏目,这个栏目针对国内外时事热点发出我们的声音,旨在帮助中学生了解资讯、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也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到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更功利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运用到自主招生面试中,当然,这是后话。

本期窗外事,是从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剖析日本的“物哀文化”,进而从一个小侧面,理解日本的民族性。

上传中,请稍候...

近期,朋友圈被一部叫做《你的名字。》的动画电影,以及相应的同款滤镜照片所占据,自此“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这种老到掉牙的搭讪语被一个离奇而美好的故事在现代做了一次新的诠释。

上传中,请稍候...

然而,对于导演新海诚,这样画面明里,情感单纯而美好的片子并不是第一部。从《秒速五厘米》到《追逐繁星的孩子》,再到后来的《言叶之庭》,以及如今的《你的名字。》,可能绝大部分上述电影你都没看过,但是里面的很多画面你们可能都当过电脑壁纸。

比如这样,这样,还有这样。

上传中,请稍候...

上传中,请稍候...

上传中,请稍候...

又或者你看过樱花飘落的配图以及这样的台词,

上传中,请稍候...

“我们仰望着同一片天空却看着不同的地方。”
“呐,你知道吗?听说樱花飘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哦。" 秒速5厘米,那是樱花飘落的速度,那么怎样的速度才能走完我与你之间的距离?”

其间蕴藏的一丝娴静,一缕青烟似的忧伤,人物们被事物触动的那个瞬间,那个俯视落叶,接起花瓣,低眉听雨的瞬间,和同一时间恰好响起的音乐,把人心底最单纯的清高引导出来,仿佛那个瞬间屏幕前的你也能感受到物的情感,同喜同悲。

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让中国观众很熟悉却又说不上来,只能沉浸其中甚至落泪的伤怀都源于这位日本导演的“物哀”情节。

图片发自简书App

菊与刀,樱与萤

何为物哀?说物哀之前,我们要先说说菊与刀。

说到日本的国民性格和文化象征,得益于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让大家认识到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一方面菊花是日本皇室花,一方面刀又很好地代表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和魂,性情刚烈,纯直的那一部分,成为了研究日本的必读经典。

但是另一方面,该书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基础来源于二战时期美国对于日本的研究,成书时间也在二战后不久,随着和平局势的发展,以及全方面的文化价值输出,菊与刀显然不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念,也很难引起非日本人的共鸣。

于是,樱与萤,这个民族柔软的另一面便显露出来了。

正如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所写的,

“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

我们为了目击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远也愿意前往。

那里存在的不只是纯粹的美丽,人们亲眼确认它们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

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这大概便是物哀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朵花,一本书,一个国

物哀(もののあわれ、物の哀れ)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

「あはれ」这个词,本来是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遇到什么时,心有所感而发出的叹息声,用现在话讲,就是「啊~」、「哦~」之类,然而因为以哀情居多,物哀所指的情感就逐渐狭隘化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到“物哀”的象征代表的话,不得不说日本的樱花了。樱花的花期一般为3~5日,之后就会凋零。人们都钟爱盛开的樱花,享受美好的青春,但与此同时也喜爱凋零一刻之美,落红与风一起归于大地,然后便会联想到生命和青春的转眼即逝。

这样的叹息与审美,在意韵上颇与拿着香烟,支着旗袍扭着小腰,睥睨尘世的张爱玲对于未完红楼的恨意相似,一方面对于红楼由人续写恨得牙痒痒,另一方面又真心觉得完整的红楼就应该是未完的。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张爱玲《红楼梦魇》

但又不同的多,“物哀”所表现出的“瞬间之美”,其奥妙之处就“瞬间感觉”消逝之时,在此时此刻所孕育出的微妙情感的审美观念才是最让日本人沉浸其中的。

就像《秒速五厘米》的最后,作者刻意安排幼时青梅竹马的一对成年后再次在电车的岔道口相遇。旁白里,这样写道:“我有一种预感,如果现在回头,她也一定会回头。”然而“铛铛铛”的电车声响起,再回首人已不再,画面一片空白。

没有那个国家能像日本一样,被雪山、海岸、溪流、温泉、瀑布等美丽的大自然所环抱。也没有那个国家像日本一样,从古至今,火山地震、雪崩、海啸、台风、战乱等频频发生。

“世事无常”的观念也深深植入日本人心中,所以日本人一方面早已做好了接受事物逝去的准备,另一方面对于事物逝去前的美则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尊重,这也就是狭义化的“物哀”的核心与由来。

而日本对于“物哀”更有一种性格上的偏执,日本古典文学经典《源氏物语》特征之一就是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以景生情,表现作者自身的情感。可以见得中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最初来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

这个优点被现代的很多作家都完美地继承了下来,在《伊豆的舞女》中,一开头就是“骤雨白亮亮地罩在茂密的杉林上,以迅猛之势从山脚下向我追赶过来”,仿佛连雨点也在催促着“我”去追赶舞女,小小的雨点把“我”和舞女相连,表现出“我”急切想见到舞女的心情,凄美的爱情故事就这么随着美景的映入开始了。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雪国》中找到关于景物描写的开头。可以说,自然美是日本文化的基石,是日本文化形态之美的原型。日本人对自然景物,尤其是四季变化有着独有的纤细之情,这也是日本人自然观的基本特性。

这种观念甚至影响到了文学作品中人们的价值观。在《源氏物语》中,作者就经常以是否能“知物哀”来判断此一个人的善恶,优雅或粗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179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29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32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3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31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4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1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7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