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若知孔子焉?
若知其伟,知为何也?
若知其儒,知儒何也?
若知其才,知才何处也?
若知其心,焉知其伟也?
父母野合,儿时家贫,夫子出世而卑也。
何以志怀天下?
毕父于三岁而亡,母诲至十七,逝。
孔母思想高深也,诲孔子以天下事。
是孔丘十五而志于学,为天下仕,为百姓生而学。
何以有儒?
是孔丘勤奋好礼,饱阅群识以礼思。
是孔子三十而立于礼,以礼实天下之志,以心怀天下之民。
同年,孔子子弟有所提升。
何以平天下?
先于鲁推仁礼,鲁之政坛混乱庸道,无君臣之道,为权利而争。
三桓士大夫执政,孔夫子有何良策?
后,三桓家臣叛,公室逃于齐,此局怎平也?
夫子不弃否?
寻道弥久,怎容弃说?
于平天下传仁心,不惑也。
今孔子受用,国势渐平,空前安定。
子遂欲削三桓家权,弗克。
齐人惧其礼乐政,因而出策毀之,此策下流是为美人计。
谁知季氏便受,孔子由此出游。
因其寄托志为国君,国君无能无权,怎可托之?
遂去。此次之举何以败?
因其策失?因其人误?
否。
因鲁国之势乱极,大夫之权盛极,夫子之思想超前而高深。
民虽小康,战乱虽减,焉能成?
改革之困,难于上青天!
况其需多,夫子一人如何平一国?
若可,不过一时之安也。
尔等若知孔子焉?
知其人,知其性也?
知其性,知其悟也?
知其悟,知其路也?
否之,否之。
迫于环境乱,苦于国君迷,其身处黑夜,不见光哪知前路矣?
前路雾也。
此光为孔子,暖前路之荆棘。
其人性、光辉、志向、精神逐亮也!
孤灯藏于夜昔,今出世必惊人!
此为孔子半百生,确为孔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