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好!今天是我日更文章的第88天,我是名程,一个在创业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服输的人,信奉终身成长,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持续学习输入,不断输出分享,希望不管是分享一点事业,情感或者学习方法认知,希望有一点点收获!
一.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
罗素的这本书罗列了很多我们不幸福的原因:累烦怕比
1. 累
那现代人的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罗素生活的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而不是之前的蒸汽时代,可以说工作的强度已经比蒸汽时代下降了,像《雾都孤儿》里面压榨底层劳工的现象已经少了。但是,广大白领还是觉得非常累,所以罗素就指出这个“累”主要不是指肉体的累,而是神经的累、精神的累。
举个例子,高中是有军训的,大学是有军训的,但是有多少朋友觉得军训是件很累的事?恐怕不会很累吧?大家觉得高中生活中最紧张的体验是什么?绝对不是高一的军训,而是来自于模拟考,各种各样的模拟考。其实高考本身还没那么吓人,模拟考最吓人——黑板上写着“离高考还有100天,冲刺!”这比军训吓人多了。肉体的累不可怕,精神的累最可怕。
然后你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进了一个公司工作了,微信这个东西就很可怕了。随时随地老板能找你,客户能找你,给你发各种各样的消息,这就让你的精神长期处在紧张的状态,你说累不累?实际上,在罗素的时代还没有微信,但罗素也已经开始抱怨了,觉得家里装了个电话烦都烦死了,它随时可以把你叫醒,这是现代人的苦恼。
还有别的原因可以让你累。比如,我们以前生活在农耕时代,我们遇到的人都是我们熟悉的,和熟人在一起,我们就不会觉得紧张,就不会觉得累。但在今天的工业社会,我们永远会遇到陌生的人,然后我们心里面就砰砰跳,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应对这样的陌生的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种忐忑之中。
2. 烦
什么叫“烦”呢?烦的本质罗素讲得非常好,用中文的一句话来讲,就是“看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的”,这就叫烦。或者说得更简约一点,就叫“得陇望蜀”。你明明现在已经得到了一点好处了,但你不甘心,你觉得你还要拿更多的好处,你需要追求更大的快乐和愉悦,欲求不满,这种状态就会让你烦。你总希望现状能够起一些波澜,起一些变化,让你的灵魂的琴弦也能够随之得到波动。
陷入烦闷状态的人,他们要寻找什么?他们要寻找刺激,因为只有兴奋和刺激,才能够填补他们灵魂中的空虚。
有人说了,烦闷是不是因为孤独呢?错了错了,烦闷的本质不是孤独,孤独的人未必很烦闷。比如,你把一个哲学家关到一个小房间里面去,他一个人写哲学著作,他有可能是孤独的,但他并不烦闷,他自得其乐。烦闷是另外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没有办法在他的灵魂深处自己开发出乐趣,他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带给他一些适当的愉悦,这就是烦闷的本质。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快时代了,在这个快时代里面,所有的信息都以刺激你的感官为目的,没有办法触及你灵魂的深处。当你的灵魂适应了这种刺激模式,一旦没有这些新的刺激进入你的大脑,你的灵魂就会进入烦躁状态。
3. 怕
“怕”也让我们感到不幸福,大家说怕什么呢?有林林总总的怕,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青年怕什么。青年最大的怕就是不被理解。
在这里罗素特别提到,年轻人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盯着薪水,你还要注意工作本身和你本人是不是气味相投。如果你仅仅为了钱,去做一份你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你的人生的幸福量,就会大大地降低。相反,如果你能和更多的同道中人在一起工作,那么你的幸福感就会大大地上升。
同时,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方面以及在日常的消费方面,你也得思考一下,你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是为了迎合舆论,还是真实地出自于本心。
4. 比
实际上人生的很多痛苦是从比“当“中获得的。
为了讲清楚这个要点,罗素描述了一个在现代的办公室里工作的白领的精神状态。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人穿着光鲜,收入不错,有可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女,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里面也买得起房子。但问题是他吃完饭以后,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职场上的应酬。然后回到家里,又接了一通电话。上床了以后,还在思考明天怎么应付各种各样的客户,怎么应付老板提出的新要求,怎么完成今年公司各种各样的考核目标……他的精神一直处在一种百米竞跑的状态中,他根本就没办法停歇。
他为什么得不到停歇呢?因为他在比。他在和谁比呢?他在和公司里的同事比。公司在和谁比呢?公司在和其他的公司比。每个人都在这样一种内卷化的比较中,感觉到身心疲惫。结果你就问了,这个白领他工资虽然那么高,他幸福吗?他有多少时间能够和妻子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他有多少时间用来了解子女的思想状态?他都没有时间。他过的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生活,而是一种纯然的机械的生活。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我们的人生态度呢?如果我们不把追求卓越当成我们人生的核心目标,而是要追求和谐,那么很多事情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改观。如果我们把追求幸福当成是我们人生的最终极目标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放弃很多物质上的追求,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心灵上的完满。
那么,讲到了攀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不幸福,罗素就自然地引入了一个特殊的心理现象,这个现象可以划归为攀比的副产品,这就叫嫉妒。嫉妒显然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孩子之间天然就有嫉妒。如果一个家庭有生两个孩子的经验的话,就会发现在分配玩具、衣服的时候,若有一些不公,这两个孩子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嫉妒的心理。
下半部分讨论的就是如何得到幸福。在个部分,罗素讲了一些让幸福唾手可得的办法,我认为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兴致。你要培养出兴致或者说情趣,你要让你的生活变得有趣。
二. 如何幸福起来
1. 兴致
那么什么叫兴致呢?可以通过一个比方来告诉大家,这是罗素的比方,我觉得这比方特别好。如果我们把生活当中的各种各样的享受,比作一次晚宴的食材的话,那么很明显不同人就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你看到有些人是饕餮之客,不吃到吐是不行的,拼命地吃,玩了命地吃。这种人在生活哲学里面对应的是哪种人呢?他们就是纵欲主义者、享乐主义者。
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能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呢?大家就想想看,拼命地在晚宴上吃是不是能够让你幸福?我觉得未必能够让你得到幸福。统一日本的德川家康是怎么死的?就是因为德川家康在一次吃鱼的时候,吃了太多的烤鱼,造成急性蛋白质中毒,结果就死了。纵欲主义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在一件事情的欢愉上投入过多,这就影响了他们人生的整体的欢愉,所以他们未必算是幸福的。
但是,还有一些人是抱着责任心来吃饭的,把吃饭看成是一个科学实验,他们每次吃饭之前都得计算有多少克的卡路里,有多少克的碳水,然后一不小心过量了……真是烦得不得了。有一些明星虽然赚的钱很多,但每次吃饭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这样人生还有什么乐子呢?
这种态度就可以对应于人生哲学里面的禁欲主义者。禁欲主义者对于所有的人类的欲望保持着一种警惕之心,用数学般的眼光来检查他们的行为是不是超出了教科书所允许的范围。这种态度会让你陷入持续紧绷的状态,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快乐。
罗素所主张的那种快乐是什么呢?
是一种真正的美食家的快乐。美食家就是吃一口食品,然后他要充分地、慢慢地咀嚼这个食品,让这个食品能够和自己的味蕾亲密地接触,产生丰富的感觉,刺激他的大脑。美食家工作的要点是什么?他并不是追求那种纵欲般的欢愉,他追求的是一种神圣的享受。美食家吃的时候,对食物抱有敬畏之心,并不会像那些禁欲主义者那样,仅仅把食物看成是卡路里,美食家会像尊重神灵一样地尊重美食。
在人生中,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癖好的话,那么你就会过得很快乐。那么,爱好对于人生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如果你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爱好的话,那么在遭遇人生变故的时候,你就可以启动这些爱好所蕴藏的幸福潜能,来补充你的人生能量。
在这个环节中,罗素就特别赞扬了他所认识的一位朋友。他的主要工作是个茶商,主要是从中国进口一些茶,然后到西方世界去卖。结果在人生的某个环节,他心爱的妻子得病亡故了,他也没有续弦,日子过得很苦。他沉浸在对于亡妻的思念当中,人生的幸福感当然就大打折扣了。但是,他也想走出人生的阴霾,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发泄方法,什么方法呢?他发现他进口的那些中国的茶的包装盒上,那些汉字特别好玩,于是他就开始系统地研究汉字,因此就学会了中国的汉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排遣方法,非常高雅,能够提高智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不会带来任何对于健康的危害,这就是罗素特别提倡的对于兴趣的培养方式。
而且如果你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你很可能会从平常不起眼的现象中找到乐趣,这样就使得你的幸福门槛变得非常低了。比如,兴趣广泛的你在海外参观的时候突然碰到了地震。虽然总的来说地震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对地质非常感兴趣的话,你仍然觉得这段经历里面多少也有一些美好的成分,因为它加深了你对于地质运作的理解。
所以,兴致的培养对于提高你的幸福感是很有帮助的。
有三种导致你不幸福的心理疾病,一个是自大,一个是自恋,另外一个就是罪恶感。这三种心理疾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罪恶感是指什么呢?有点像强迫症,一天到晚审视自己做的事情,拼命想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做得不对。你一天到晚审视自己多累啊?这没意思,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算你做错了,这世界也不会崩溃。
什么叫自恋呢?就是一天到晚盯着自己的优点,“我美不美?”“我是不是很有德行?”有德行的人就不会一天到晚问自己有没有德行,这就是没德行的体现。你一天到晚做这个事,就是因为你太关注自己了,你要多关注关注四周的人。
自大就是说我不但觉得我很赞,我还要求我身边的朋友和我看到的人都说我很赞,如果你们不说我很赞,我要强迫你们说我很赞。他要强迫整个世界围绕着他转,还是太自我中心了。
多仰望星空,你的这些疾病就可以得到治疗。按照罗素的讲法,你在思考宇宙演化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的生命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很小的尘埃,那你的烦恼又算什么呢?你的整个心胸就可以被打开了。所以,如果你的兴致和你的兴趣能够达到这样的层面,能够使得你反复地仰望星空,那么你就不会被眼前这些隐隐苟苟的困难给吓倒。
世界未必就是你想象的那样。你以为你概括出来的世界的规律,就是世界的规律本身。但是,世界是充满偶然性的,是充满各种各样的乐趣的。你如果用望远镜来看这个世界,把世界当中的所有的细节全部湮灭的话,你也许可以看到宏观上的所谓的历史潮流,然后产生一种看破红尘的假象。但是,如果你用显微镜来看世界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中有很多细节是特别有趣的。
举一个例子,在《战争与和平》里面,男主人公之一安德烈公爵从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死人堆里面爬了出来,他大难不死,并不觉得自己必有后福。相反,他产生了一种看破红尘的虚无感,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对了。但他后来又是怎么恢复他的精气神的呢?
他坐着马车经过一棵老树的时候,看到树上发出的新芽,他惊讶地发现在他完全想不到的地方,自然界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这让他突然觉得生活的火被重新点燃了。他在接下来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对她一见倾心。看来奥斯特里茨战役只是一个宏观的历史故事,战役结束了,所有的人还得过他们的生活,他们会在一棵树或者一位美丽的女性的身上,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
所以,对于那些陷入“拜伦式的不幸福”的年轻人来说,你们大可不必以这种未老先衰的心态,对你们的未来做出这种定论式的断语。你们倒不妨出去交游一下,认识一些以前不曾认识的朋友,学习一些以前不曾学习的技能,弄不好就会有惊喜,弄不好幸福就在你路途的前方等着你。
2. 爱情
还有一件事情和兴致是颇有关联的,那就是爱情。在现代这个内卷化的时代里面,爱情也是被高度边缘化的东西。
举个例子,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是一个年轻人在上海的一个相亲角拍的,这段视频就可以体现出现在的爱情是多么没有兴致。这年轻人跑过来了,然后几个上海大妈就问了:“年轻人,你是哪儿的人?”他说:“我是外地的。”大妈说:“外地的不要紧,你在上海有户口吗?”他说:“还没有户口。”大妈又问了:“你有房吗?”他说:“我有房。”大妈问:“房在哪儿呢?”他说:“我在北京。” 大妈说:“北京不错,北京也是一线城市,咱们再来谈一谈。”
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男女交流所带来的兴致已经被压缩到零的位置。男性对女性是什么感觉?女性对男性是什么感觉?这种对于爱情和家庭组建来说最重要的要素,没人感兴趣,大家关心的全部是经济条件是否互相匹配,弄得像怎么建立一个股份有限公司一样。这可以说是导致我们不幸福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公司工作已经让我们够累了,如果回到家庭里面,你的另一半实际上像是公司里、工作上的搭档,那你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完全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让你喘息吗?
爱的本质是什么?罗素的定义是寻找安全的港湾。安全的港湾是指心灵上可以寄托的地方,这在相当程度上和你培养一个小的、无害的嗜好是一样的。如果我的嗜好就是做木工活,那么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时候,只要我开始做木工活了,我的灵魂就得到了安放,这就是我的爱的港湾。
一个我喜欢的男性或者女性,和我一起组建了一个家庭,这是一种更加宽广的爱的港湾。如果我们忘记了“爱情本身是安全的港湾”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么爱情作为一个幸福滋生地的意义就会彻底丧失。
3. 工作
讲完爱情,就得讲工作了。工作的道理和爱情是一样的,我有时候也和学生们讲,选工作就像选爱人,但是它比选爱人更麻烦。很多人进入一个行业以后,会发现这个行业并不是他真正喜欢的,所以就在这个行业里面空耗了很多的时间。大家不要忘记一点,在现代的工作制度下,你和你的老板、你的同事在一起的时间,很有可能超过和你的爱人、你的子女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工作不如意,职场不如意,这给你带来的不幸福感会成比例地压过家庭带给你的不幸福感,所以在选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留心。
那么,怎么样能让我们工作得开心呢?罗素提出了两点。
第一,你的工作一定要让你的技巧有发挥的空间。周星驰拍过一部电影,我非常喜欢,叫《喜剧之王》,这部电影讲了一个跑龙套的小演员成长的过程。在片场里面,周星驰饰演的演员就经常被各种导演吆五喝六地叫过去,导演说:“这个角色让你演,你愿不愿意演?”然后周星驰的一个口头禅是什么呢?他说:“工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演技有没有发挥的空间。”这是周星驰说的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正好体现了罗素对工作的态度,就是你如果真的要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的话,你更应该关心的是你的喜剧表演的才能有没有发挥的空间。
第二,要有建设性。这是指如果你能看到很多东西被做出来,你就会觉得非常开心。对一个匠人来说,他做一把刀、一个家具,如果能够把它完完整整地做出来放到客户的手里,让客户感到很开心,他也会觉得非常开心。所以,工作里最烦人的情况,就是你做的工作是一个很庞大的环节当中的一个小零件,你也不知道做出来的是什么,你多多少少会有点挫败感。
如果你能看到你做的小零件,最后所为之服务的大的器件到底是什么,并且能够看到这个大的器件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你就会感到幸福。所以,一个可以提高工作中的幸福感的手段是什么?就是让大家看到成品,并且让大家看到这个成品,是怎么服务于社会的。
关于兴致,我们讲了怎么通过一些小爱好来维持兴致,怎么通过爱情来维持兴致,怎么样通过工作来维持兴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要点,就是要和生活中那些不太重要的小烦恼说拜拜,不要被那些小烦恼迷住自己的心智。
举一个例子,罗素观察到有一些贵妇明明很有钱,但仅仅因为仆人打破一个盘子,就大呼小叫,大声呵斥。这种大声呵斥,首先不能把这个盘子救回来,其次又把宴会的场面搞得尴尬无比,这个贵妇自己又坏了肝火,对谁有好处?看来是对谁都没有好处。对生活中的细微小事缺乏忍耐力,会大大地降低生活的幸福感。很多事情得饶人处且饶人,闭闭眼也就过去了。
想起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他们两个人的观点貌似有点不同。叔本华提出的观点是你要提高人生的幸福感的话,你人生的整个支点就要放在你之内,不要放在外物之上。罗素的意思好像是相反的,他是说你如果要提高幸福感,那就不要老盯着自己,要多看看世界,在世界之中获得你的幸福感。那么罗素的想法和叔本华的想法是不是产生逻辑矛盾了呢?我认为两个人讲的都有道理。
叔本华所说的要在你之内寻找你的人生支点,不要受外物所累,他指的是要去找那些你能够掌握的事情,在自己能做好的事里面寻找快乐、寻找幸福,这是叔本华的意思。
那罗素的意思是什么呢?罗素所说的反对以自我为中心,实际上专指自我沉迷性的行为。而叔本华所说的要在自我之中找支点,并不是说要自大、自恋,而是指要找那些自己的行动能力能够把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