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页内容,王荣生老师提出了“如何描述语文能力要素”的解决的路径。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按真实情境的功能类型设定描述层级,二是判别真实情景听说读写的主要类型,三是面对事情本身描述语文能力要素。阅读之后,我有如下几点感想。
一、语文能力的层级要下移和具体
王荣生老师认为,应该下移到社会中听说读写真实情景的类型的描述语文能力的层级。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语文能力和语文测试研究中这个问题并没有被明确的提出来过。反而在以前的自考书中对测试能力的层级有具体的要求。因为这些知识都是考生自己自学,所以自考的考试说明就比较详细,能力层级比较具体,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知识需要背诵,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需要理解,都一目了然明确具体。而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在以前都需要老师根据教学参考书去体会,根据中考的试卷,去自己去体悟。当然,近些年这一点有所好转,新课标的描述比较详尽,中考考试题干描述情境性也顺便要具体一些了。
二、辨别真实情境听说读写的主要类型
前几年,我们市的中考语文试题类型进行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多文本阅读的加入,取代了以前的文学阅读和文体阅读一统天下的局面。后来阅读王荣生老师的书,才知道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因为这是考察学生获取知识为目的阅读。这里包括三种亚类型:一是知道“去哪里找”,探测性阅读与信息源知识。二是知道“找什么”,搜索性阅读,三是知道“有什么”,检视性阅读。知道了多文本阅读的这种关联性,再来教学生做这一类的文本阅读就顺手多了,学生一旦明白了多文本阅读的本质,他做起这类题也就容易得多。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迁移能力,那前提是学生理解了这些知识的本质特征。所以考试真实情景的本质是学生真实理解知识的本质规律。如果学生的理解只是皮毛,那再真实的情景也是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