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讲(上) 防御机制-外化、间隔、凝缩
一、曾氏语录
一个人他越是能够承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说越是能够承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他的人格的健康程度就要更高一些。
爽透不能行防御机制---善始善终的做一件事,会给你带来很多愉快,你觉得不配得到这个愉快,所以你在这个事情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终止它。
二、外化
这样的人会把自己的某一个体验变成别人的体验。
病人告诉医生说,也许你会认为我是一个糟糕的人或者是没有道德的人。然后告诉医生说他做了如何如何糟糕的事情,治疗师认为这个糟糕的程度和来访者他自己认为的糟糕的程度完全不一样,治疗师觉得没有什么,但是来访者会认为治疗师会因为这个事情而指责他。他是把自己针对自己的攻击和内疚投射到治疗师身上,然后认为治疗师来指责他。
这样的人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变成反社会人格的人,在做了自己的超我不允许做的事情之后,可能会把这样的指责投射给外界,然后认为社会或者是他人对只有攻击,为了反击,他们开始报复社会和他人。
三、抵消和仪式
我做了一件什么超我不允许的事情,然后我再做另外一件事情,已抵消我做的这一件违背我的超我的事情,在感觉上维持了平衡,就好像自己根本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男人的情况跟一帮朋友喝酒,喝喝多,肆无忌惮的释放攻击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的人可能还会出现肢体的暴力,到了第二天酒醒了之后,觉得非常的内疚和自责。喝酒和表达攻击这是一个仪式,以后的自责和内疚是仪式的下半部分,这个自责和内疚是为了抵消他头一天晚上喝酒的攻击性的肆无忌惮的释放。
女性害怕自己长胖,一直在节食,但是又受不了饮食的诱惑,就跟自己说我今天大吃一顿,从明天开始减肥,结果大吃了以后就会觉得非常的内疚和自责,觉得内疚和自责可以抵消他头一天的暴饮暴食的行为。
加菲猫,我一定要吃点东西,要吃饱,不然会没有力气减肥。防御机制更加高级。
攻击转向自身,在所有自杀案例中,都有攻击转向自身在起作用,因为别人的错误而对自己生气,生气到最高就可以把自己杀掉,这是愤怒没有办法向他人释放的典型的表现。
攻击转向自身是逆转的防御机制的两种表现形式之一,攻击转向自身是本来是向外的攻击转向自身,还有一种逆转的防御机制的是本来向内的攻击转向外界。比如一个人做了比较糟糕的事情之后,他所做的事情不是自责,而是觉得别人对他怎么怎么样了。把自己的错误用来惩罚他人。
攻击转向自身,对别人生气相当于自己去吃毒药,而想别人吃。
四、间隔、分割
你做这件事情,如果这件事情善始善终,会给你带来很多的愉快,但是你觉得你不配得到这种愉快,所以你在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你就终止它。
爽透不能行防御机制,不能让自己太爽了,否则会觉得不好意思,会觉得内疚。在某一件事情上他不会让自己获得完整的快感。
有的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或者是获得某一样幸福的过程中间,经常是半途而废。因为他们完全的达到这种目标,或者是达到这种幸福的状态,让他们超我不能承受,所以他们需要在中途的时候需要终止他。
五、凝缩
把很多很多东西缩成一个比较小的体积的东西。
面对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时候,接纳这样的差异,可能会让这个世界或者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个人越是能够承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说越是能够承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他的人格的健康程度就要更高一些。用凝缩的防御机制来说,这样的人有可能会更高级的防御机制来替代凝缩的防御机制。
有人不断的把人类近期的伟大的科学技术上面的发明创造归功于源于几千年的中国的传统的哲学思想,比如他们经常说的话是我们现在想出来的造出来的东西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想到了,只不过是没有把它们做出来而已。这是使用凝缩的防御机制。现代的,新创造出来的东西跟过去的反差如此之大,让他们觉得非常的焦虑,所以他们要把古今中外的东西混为一体。
千年之前的祖先们说的事情是一回事,我们现在所做的新的发明创造是另一回事。当然如果没有继承的话,就不会有真正的创造。
六、闲聊
我不知道什么东西,但是我使自己显得知道,以降低我的低价值感。
第三十九讲(下) 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恨
一、曾氏语录
父母亲对孩子的适当的恨,实际上是对孩子有好处的。
活着实际上是一门专业。
二、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恨
父母亲只能够感觉到对孩子的爱,不能够感觉到对孩子的恨,所以在跟孩子的关系中间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导致孩子人格障碍甚至是精神病。
1、绘画课上,老师要求画苹果,一个五岁的男孩想画猴子,老师坚决要求孩子按部就班的从苹果画起,并且把孩子训了一顿,当天晚上回去摸到白纸就出现了全身触电的紧张的状况。可以容易解决的问题,孩子的潜意识挖的不是太深,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太困难。
成年人的潜意识被埋了几十年再解决,可能找不到如此直接的原因,很多原因就像淹没在厚厚的黄沙里。说以后不会有人在绘画上干扰你,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孩子说那我天天画猴子。症状消失。
过了两个月孩子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已经不知道因为什么直接的原因,叔叔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把你身上的电放到地底下去,这是一门功夫,别人我都不会教的,小男孩听着我要教他独门绝技,非常高兴。
我说我如果给你一张白纸说你身上肯定会出现触电的感觉是不是?他说是。我说那这个时候,你就暗自发功,把脚趾这样一抓,然后心里默默的说一个字,走,然后那个电的感觉就会被传到地底下去。
给他一张白纸,他全身发抖,在完全没有人觉察的情况下,做了刚才教给他的那些动作,然后全身颤抖的感觉立即终止,他非常高兴,高兴觉得自己学了一门功夫。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走下去,不相信儿子的问题被解决了。治疗师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问题上面,忘记了妈妈的感受,这个妈妈非常的希望孩子生病。
我应该不那么急于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而首先调整这个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如果我过于急于地治疗好这个孩子的问题,就掩盖了母亲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上面的问题。而这个关系会持续地影响孩子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方面的疾病。
因为一切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尤其是母亲跟孩子的关系的问题。
这件事情的教训:
第一、解决明显的表面的问题是第二位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亲密关系。
第二、第二个教训就是要留下联系方式。
父母除了对孩子的爱之外,还有潜意识层面的恨,这是很多父母亲不能够觉察到的。我们让父母亲觉察到自己可能对孩子有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的情感的因素,就是恨,是为了更好的爱,而不是为了破坏关系。
父母亲在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对孩子的矛盾的情感体验。不可以直接对爸爸妈妈说原来你们是恨孩子的,这样子说会让他们更加内疚,然后通过弥补自己的内疚感然后对孩子更加的控制或者是伤害。
你们跟孩子的关系没有问题,我们知道你们是非常的爱孩子,甚至爱孩子超过爱自己。但是你们跟孩子打交道的方式也许会导致一个你们不希望的后果。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在你们的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分别有一些什么样的对孩子的期望。
2、妈妈特别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提醒孩子不要感冒了。
3、妈妈让一个处在简单的青春期的情绪中的男孩来心理咨询,然后去精神病医生那里开药,最后花5万元钱给孩子做了一个脑部手术。连接左右半球的是两亿根神经,手术是把连接部分的或者全部切断。
深刻共情妈妈在这个事情前后所有的体验,才能够真正帮助到这个妈妈和孩子。一味地对这位妈妈表示仇恨不是专业的做法,同时也不可能真正的帮助到这样的家庭。他不是意识层面有意识这样做的。
童年经历,可能也在他的原始客体不自觉的层面被糟糕的对待过,所以他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他自己的儿子,他既是做了那一件很坏的事情的人,同时他也是另外一个背景中间的受害者。在所有的家庭灾难中,真的不知道谁是受害者,谁是迫害者。
如果治疗中间的某一个人,实际上不是治疗这一个人,从效果上来说,是在治疗这个家族链。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或者几个传家宝,这个传家宝大家都明白不是物质的,不是金戒指,或者是一个价值连城的瓷器,而是精神上的传家宝。
在很多家庭里面,传家宝是好的,一代代传下去,制造了一代代健康的人。如果传家宝是坏的,一代代传下去,制造了一代代不幸福的人。
不是要声讨谁,而是仅仅希望或者是愿意爱孩子,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去爱。有很多人觉得一辈子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爱孩子,但是如果问问孩子的话,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全是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控制和恨。
学习心理学实际上是学习怎么样好好活着,怎么样好好的去爱,尽可能减少自己对自己所爱的人的伤害。
活着实际上是一种专业,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活着的专家,学一点关于精神分析的或者是其他心理学派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专业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