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餐桌是圆是方,是大是小,面对餐桌上的食物是每个人的日常,却肯定超出了食物本身。
中国人的餐桌,包含了人情世故和情感交流,你来我往,推杯换盏,一顿饭下来,除了美味食物带来的感官享受,重要的是食者关系。
“今天去哪儿吃,吃什么?”是一个哲学问题。
在高速发展且趋于同质化的当下,中国传统饮食智慧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困惑与焦虑。通过专业记者调查,告诉我们食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营养师制定科学但未必好吃的菜单,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
我们的祖先采摘大自然里面的果实和草药,靠着感官记忆和前人经验判断是否可食用,相似地,我们在超市中拿起一包食物,仔细阅读食品标签,映入眼帘的是蔗糖脂肪酸酯、异抗坏血酸、钾明矾、阿拉伯胶......上面费解的词汇让人摸不着头。
我们——象山鲜,也有同样的不解和选择困难,于是我们决定在回答“我该吃什么”之前,先面对两个更直接的问题,就是“我吃了什么”以及“我如何吃”。
当你为自己和家人一周的餐食做计划,新鲜食材触手可及,才更有可能烹制出健康美味的饭菜。工业化食物的来源是如此复杂、隐晦,非得有专家帮助才能查明。我们就是想让人们有机会回归到食材挑选的本来模样,美图相册里再高级的色调、主播口中再惊叹的滋味,恐怕都不及真实烟火气息中那份自然孕育的芬芳和多彩。
我们关注热量数值、关心营养成分,但食物是否健康,真正在于源头生态、运输锁鲜、加工程度,人们常说:“吃什么像什么。”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希望我们都能有“好食物”的样子。
愿你我找到重新探究健康食材、找到烹饪平衡、享受欢聚时光的绝佳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