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巢青年”的数据调查(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独居青年越来越多。或主动或被动,全球独居生活人数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15年里上升了55%,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新增4800万独居家庭。
中国的独居人数也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期,从1990年独居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独居人数达到了14.6%。2016年,非婚人口达到两亿。上海,则是全国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4户中就有1户是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的,北京的比例则是1/5,但这还仅仅是在籍人口的统计数据。
除了离异、丧偶以外的独居青年被称为“空巢青年”。
大年三十,我们从五湖四海回到家乡,大年初八,我们又从家乡散落到五湖四海。故乡模糊,归途遥远。我们既回不去故乡,又负担不起大城市高额的房价,失落在两者之间的空白地带。我们背井离乡,孤军奋斗在繁华的钢筋水泥中,友情难续,爱情难觅。我们是“空巢青年”,孤独的像条狗,和siri做朋友。
诚然,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接受不了“空巢青年”这一标签,就像“蚁族”、“剩女”和“屌丝”一般充满黑色幽默与嘲讽。“空巢老人”可以换来社会的关爱和同情,而“空巢青年”得到的是不解和质疑。
明明可以选择在小城市安身立命,得到父母与长辈的庇佑,却偏偏放荡不羁爱自由,早出晚归谋生活。可其实并不是如此,我们中间很少有人是英雄主义者,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在小城市里,我们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优秀的人脉关系,工作机会少,只能选择离家远的大城市工作,这里机会多、节奏快,不太拘泥于人情世故,多是能者居之,相较于小城市显然公平的多。
确实在大城市,我们大开眼界,获得了新知识,新技能,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自己。我们惊叹于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羡艳那些引领潮流的弄潮儿,他们用异于常人的智慧与毅力,奠定着新领域的基础,抢占阶层分化时的一席之地。我们饥渴的吞食知识,如干涩的海绵蜷吸海水,感受科技赋予生活的美好。我们知道未来的产业绝不仅仅拘束与此,还有大片的“蓝海市场”等着有识之士去开拓创造。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我们很难经营和维持一段感情。同是来大城市打拼,共鸣点更多才是。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大城市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房价太高,上升太难,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无法逃脱的事实。我们学会了如何在职场上勇往直前,学会了如何在万人独木桥上脱颖而出,学会了如何给上司和同事们留下好印象,我们却学不会怎样好好爱一个人。也许是因为我们本身就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在大都市的洪流中时刻警惕着,保持着精神紧绷,不想被淹没在人潮中,不想做一个失败者,不想因为物质条件而委曲求全。人和人之间缺乏包容,缺乏理解,也缺乏信任,更缺乏时间。原本想好好交朋友同事,在熟悉之后彼此因为工作调动,友情也难以维系。大城市人事变动平凡,一两年内你身边的同事都变成了新面孔,这样迅速的变化,让想交朋友的我们措手不及。时代造就了我们的急躁与浮夸,我们很少能够温柔耐心的对待人和物,我们就像是浮萍,因为我们没有根。
指望不了人,我们只好指望动物。我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养起了宠物,萨摩耶、拉布拉多、加菲猫、布偶猫、英短美短,我们上班太累,下班太孤独,抱着宠物聊天,上网看电视到深夜,睡着了也没人关电视,黎明天空泛白时,电视机里播着早间新闻,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又要往复上演。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倒垃圾没带钥匙,被锁在门外,也只能一个人爬窗跳进房间。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水果只买两三个,夜来幽梦独一人。我们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出租房,孑然1身,挤着2小时的地铁,3餐外卖,4季淘宝,5感正常,6点下班,7点健身,一天平均点击手机1000下。
虽然日子辛苦,但我们也不能过于悲观。三观不合,千万不能生搬硬套的在一起,一个人的潇洒好过两个人的尴尬。我们是“空巢青年”,但不是城市的孤岛。在感情中碰过钉子,可也没有绝望。我们渴望爱情、渴望友情也珍惜亲情,我们努力参加社会活动,努力寻找灵魂伴侣。独处时间多了,就看书健身旅行,学烹饪,学摄影,学写作。别人在解锁新姿势,我们在解锁新技能。我们坚信,来到大城市工作本是一种积极的生活选择,无人相伴只是阶段性过渡,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就此自暴自弃,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选择出远门。
潮起潮落,时代更迭。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还没有对自己的理想妥协之前,我们会继续坚持。因为当改变迟迟不来,我们的奋斗,本身就是推动社会改革的一种力量。独居人口数量的膨胀足以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正用他们的个体尊严和自主性,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只是这条路,道阻且长,不为外人所理解。我们不是想强行安利崇高的理想,虚无的英雄主义,我们只是想把我们的心声告诉更多人。奋斗这件事本来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奋斗不一定有结果,但至少说明我们上进的态度。我们只是希望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希望下次春节归家时,父母和亲人不是一味的要求我们相亲,要求我们返乡,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么。因为时代在变,社会规则也在变,以往的经验虽然可贵,却不一定适用,始终要保持一颗动态学习的心,不断去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