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
•自责
书中告诉我们一味自责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兴许这种自责会让我们吸取教训,但却是痛苦的。我们有时又会责备他人,这其实是因为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预期与需要。
就像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都 怪/怨 你/我”,因而悔恨,“假如/如果......我会.......”
其实不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专注于自己的需要预期,并设法满足,即做出措施,而非补救。事情既已发生,无谓的自责于事无补,反而更令人苦恼。
•请求
表达自己的请求,明确提出我们究竟需要别人做些什么。我们时常见到的是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但总以为别人的错而没有提出具体的请求,这其实一方面也源于有时候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哪部分需求没有被满足,淤积在心中的情绪需要发泄,于是通过吵架来解决。
在自身实际,不会说话不会谈话就有模糊的请求,导致双方都不明所以,造成双方交互信息的不对等,进而引发冲突。
解决方法便是了解自己,对于不满意仔细想想到底那一部分出了问题,我们希望对方怎么做,并明确交谈。并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2.好文节选: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