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有一句“致广大而尽精微”。意思是说,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之处。当前,“汇聚天下英才”是我国人才引进的重要目标,各地面对全球招贤揽才,许多优秀人才纷至沓来。但在人才引进工作中,除了要“致广大”,也可从当地资源禀赋、产业集聚等实际条件出发,坚持引进人才上的“尽精微”。
“尽”就是“尽心式”引才规划。俗话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引才规划,应结合当地发展特点和转型升级,分析研判引进人才需求,从“需”处发力,按“需”处供给,按照“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制定相关政策,以当地“发展图”来规划人才“导航图”。切忌把人才引进当作“一锤子买卖”,若是在引才规划时不充分考虑人才结构和当地实际,而盲目追求引进人才数量和面子工程,这种引进人才时“楼梯震天响”,而后续配套落地却“不见猫下楼”的现象,必然会得不偿失,也会让引进人才寒心。
“精”就是“精细化”招引人才。中华大地,人才济济,或开拓型、或理论型、或组织性、或实干型、或管理型、或经济型等人才应有尽有。所以说,引才应做到“精细化”“实用化”,以做专业的事招录专业的人。一则《秦穆公五张羊皮换百里溪》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当时,秦穆公以五张羊皮去换日思梦想的百里溪,不嫌他白发苍苍,只看其谋略之才。当今引才,就应该“按图索骥”“量体裁衣”,力戒以“帽子”“学历”“论文”等确定岗位、配置资源,若是精细化“以才取人”,必然会引进精致的专业人才。
“微”就是“微服务”集聚人才。人才者,人人皆欲得之。唯有真心实意服务人才,抓好抓实人才关心的培育规划、发展平台等大小事,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形成“以才引才”的集聚效应,方能做强“人才链”、做大“基本盘”。比如,以“筑巢引凤”广开门路“引”才,以“筑巢留凤”不拘一格“育”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学徒制”培养力度,实现教学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筑强创新平台育才“蓄水池”效能,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尤为一提的是,青年科技人才处于科学创新起步阶段,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应推动各项政策重心向他们倾斜,让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唱主角”“挑大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各地在“不唯地域”“不拘一格”致广大招引人才的基础上,还应有“不唯数量”“不求所有”的定力和慧眼。若可“尽精微”,必能以更多的“千里马”实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