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初学经典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认知:"经典都是文言文,我读不懂呀",这一读不懂,就让自己这一生与经典都擦肩而过,实在太可惜了,损失太大了。
坦白说,如果没有经典,这辈子我们都无救。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药方,谁开的药方,圣贤开的药方,圣贤是医生,我们凡夫都是病人,哪里病了,心生病了,经典就是专门治疗心病的药方。我们不要花时间去自我摸索、研究了,直接学习就可以了,经典里面都有答案。
学习经典最快速有效、最简单容易的方法就是:诵读。非常简单容易,把字音念准了,文句念顺了,意思理解不理解,读不读得懂,一点都不重要。一遍一遍的往下读,古人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说的是真的,当我们读到百遍的时候,经典的意思,我们自然就明白了,自然就读懂了。
前两天跟一个学员见面交流,当时送她一本《了凡四训》,她立刻回答我:"读不懂",我告诉她:"古人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问题是你读了一百遍了吗?" 古人没有骗我们,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到,问问自己,有哪一部经典我们读了100遍以上,一本都没有。
还有一种读经典的方法:解读。什么叫解读,比如《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什么叫"观自在",网上查查,看看注解;什么叫"般若",又网上查查,看看注解,自己研究研究,琢磨琢磨,思考思考,这种方法就是解读。
大家以后读经典,千万不要用解读的方式,我最开始学习经典的时候,没有人教我方法,我就用解读,我最开始学习的经典是《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搞不懂意思,就网上查,什么叫"明明德",什么叫"亲民",什么叫"至善"。
用解读的方法,一是速度太慢,一句话可能都要研究半天。二是网上查询,去看别人的注解和翻译,别人的注解和翻译,很有可能是错的,那是别人的意思,而并非圣贤的原意,如果我们错解圣贤的意思,那我们整个人生就错了,方向都错了。
比如孔子说:"三十而立",我们一直错误的认知,以为孔子是讲,人到了三十岁该成家立业了,其实不然,孔子是告诉我们,三十岁要立志了,把人生志向立好了,看看我们今天,有多少人三十而立了?甚至五六十岁,都没有立志,人不立志,这辈子就荒废了,成为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飘荡荡,碌碌无为。
第三,解读的方法,用的是思虑,而诵读用的是直觉,思虑慢,思虑累,思虑消耗精气神;直觉快,直觉轻松,直觉培养精气神,直觉才能读到经典的真趣。圣贤是用直觉认识世界,我们凡夫用思虑。圣人把自己在直觉状态下看到的东西,写下来成为经典。如果我们读经典,用思虑去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琢磨,边读边研究,那我们就与圣贤隔离开了,我们永远都只能读到自己的境界,永远都读不懂经典,因为不在同一个频率上。我们必须调频,用直觉读,跟圣贤认识世界的方式调到同一个频率,我们就能读懂经典的意思了。
诵读很简单,没有什么秘诀,字音要念准,文句要读顺,有些字如果不认识,读之前可以网上去查询一下拼音,不是去查意思,当然现在为了方便诵读,可以直接够买拼音版。读的时候,不要急躁,速度不要太快,一定要匀速,中间不能断。读不懂时,不要停下来,不要思虑,读懂时悟到了,要不要停下来想一想?也不要想。读懂、读不懂,都不要停下来,不要中断,继续往下读。如果字读错了,也不要停下来,继续读下去,因为只要一停下来,马上就在思虑了,不停顿就是用直觉。
之前我们举办百日共修读经,连续100天,诵读《了凡四训》,每天在群里面打卡,发读书录音,四训内容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完整诵读一遍《了凡四训》大概需要四十几分钟,大家都很忙,所以我们每天只诵读其中两训,每天只需要花20分钟,大家时间都可以抽出来,两天就完整的诵读一遍。
我们就有同修,比如在家读几分钟,然后把录音发出来,说出去办点事,等会回来把没读完的补上。为什么要把这个案例分享出来,因为具有普遍性,我最开始诵读的时候,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每天是完整的诵读一遍《了凡四训》,最开始要一个小时,后来要50几分钟,再后来越来越熟练,只需要32分钟。刚开始诵读的时候,有时候我也没读完,上午读一部分,下午读一部分,然后晚上再读一部分。有时候虽然是一次性读完,但读的过程中,一会手机响了,去看看手机,看完又继续读,一会又上个厕所,一会又倒杯水,一会又干点其它事情,干完又回来继续读。
类似这种情况,读经断断续续,能量被打断,没有一气呵成,读经效果不佳。所以,以后我们读经典之前,要把准备工作做好,把该处理好的事情处理好,把读经时间要留足够,一次性集中精力诵读完,中间不要做其它事情。如果有家人在,可以提前告诉家人,自己需要一点时间读书,这期间不要来打扰自己。把手机一定要放下,最好放在隔壁房间,自己看不见、拿不到的地方,设置成静音或飞行模式,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真的很强,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
还有一些事情也要注意,读经最重要的是带着一份恭敬心去读,净空老法师曾经说过:"没有恭敬心,什么东西也学不到。"一分恭敬,一分收获,十分恭敬,十分收获,没有恭敬,没有收获。所以,我们不能躺在床上读、躺在沙发上读,不要穿睡衣、短裤、拖鞋读,不要跷二郎腿读,不要蓬头垢面的读,不要一边吃零食一边读,不要边听音乐边读,不要吃大蒜、韭菜等口气重的食品后读,也不要喝酒后读经典。
读经典的环境也很重要,最好在书房等安静、清净的环境读。不同的环境能量是不一样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去山清水秀、高山流水的地方旅游,因为山清水秀的地方清净,清净的环境能量高,嘈杂的环境能量低,你本来心情很一般,当你一去到山清水秀、高山流水的地方,你的心情自然就好了,为什么?因为能量提高了。相反,你去到麻将馆、KTV、菜市场等嘈杂的环境呆半天,肯定会很累,因为能量都被消耗了。你在寺庙道观里面读经,跟你在菜市场麻将馆读经,效果肯定相差很远。
安静的环境非常重要,我们凡夫的定力都很差,如果外界太吵杂,干扰因素太多,我们难免会被影响,精神无法高度集中,比如在客厅,一边电视播放着节目,一边小孩又在吵闹,此时如果在客厅读,肯定会被影响。之前我们有同修说,她在麻将桌旁边读,父母朋友在旁边打麻将,自己在旁边读经典,这个挑战实在太大,一般人真的很难静的下来,嘴巴在读,心可能已经在麻将上面了。所以,建议大家,读经典最好选择安静,干扰因素小的环境读。
同时,对于经书我们也要珍惜、敬重、爱护,《了凡四训》中讲:"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经典都是智慧的结晶,要保持经典的干净整洁,不要把经书当做普通的印刷品,经典上面不可以写字,不要在书中直接记笔记,不要折叠经页,经书不要随意丢放,经典上面不要放置杂物、或是世俗书籍,经书不要放在睡觉的卧室,最好放在书架的最上端。我们对经典越珍爱恭敬,我们就越能收到经典的能量。
还有注意的,诵读的时候,不要默读,一定要读出声音,最好是大声诵读。为什么要读出声音?因为当我们默读的时候,没有张开嘴巴,只是用眼睛在看,此时是很容易就走神,读着读着就开始胡思乱想,甚至昏昏欲睡,这样读经效果是很差的。
给大家分享一种诵读方法,叫"三到读书法",哪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规》里讲的,原文如下: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也就是"心到"是最重要的,什么叫"心到",也就是要聚精会神,要专心致志,要一心不乱,诵读的时候不要走神,不要胡思乱想。"心到"最重要,凡事都要用心,但也是最难做到的,我们常常是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嘴巴在读,心已经不知道飘哪里去了,这样读下去,对我们没多大帮助。
如何做到"心到",我们就要借用"眼根"和"耳根"帮忙,人有六根,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大部分的人"心力"是很弱的,为什么弱,就是因为我们会胡思乱想,妄想妄念,导致心力弱。举个简单例子,我们闭上眼睛,在内心观想橘子,闭上眼睛后,我们很容易就走神了,脑袋没有在想橘子,可能在想打麻将,在想吃火锅了。如果我们睁开眼睛,在桌子上放一个橘子,借用"眼根"帮忙,我们就更容易聚焦,心力就会变强。
很多人失眠的时候,就听轻音乐,帮助睡眠,其原理也是如此,一般人会失眠,都是因为胡思乱想,导致焦虑不安,心浮气躁,越想越焦虑,越焦虑、心越不安,越不安就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是胡思乱想,恶性循环。通过听轻音乐,就是借用"耳根"帮忙,轻音乐让我们心平静下来,不再胡思乱想,也就能睡着了。
所以,诵读也是如此,我们借用"眼根"和"耳根"来帮忙,提升我们心力,我们眼睛认真的看经典文字,耳朵认真的听经典的声音,自然我们心就不会散乱,不容易胡思乱想,让我们心更专注,也就更容易做到"心到"。当我们"心到"的时候,我们眼睛自然也就更认真看经典,耳朵更认真听经典,自然就做到"眼到"和"耳到",互相补助,良性循环。
特别注意的,读经典一定要读原文,不要读译文。曾经就有学员来借经典,那本书有两个版本,一个原文一个白话文,当时就问我:"仲恩老师,我借哪个版本的书?"我回答她:"读原文"。她当时立刻就说:"原文我怕读不懂呀"。
就是因为我们读不懂才要读原文呀,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的转变,不是因为我能读懂了才去读,如果我都能读懂了,那也没必要借书了,没必要读经典了,你就是圣人了。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读原文,上面也提到了,译文都是后来人的翻译注解,那是别人的理解,往往带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也许并不是圣贤的原意。读经典原文,是透过文字,直接与圣贤对话,中间没有隔阂,而通过翻译,那翻译这个人,就变成了你和圣贤之间的隔阂了。经典原文才有那份加持力,才有那份真趣,要自己去以心印心。
经典是什么?经典是甘露。我们要喝甘露的原浆,原浆才美味。再美味的甘露,如果别人嚼过了,吐出来,让我们喝,是什么滋味。
退一万步说,经典读不懂,那我们能读懂一句话也受益无穷呀,比如《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把这一句读懂,去践行,我们整个命运也改变了。
当然,不乏一些,真正的贤人、善人,被大家公认的大德老师,他们对经典的解读翻译,肯定是非常准确的。不过,我们也不要着急,当我们熟读经典的原文,比如《道德经》,当我们熟读300遍以上,我们再去阅读一些高僧大德的翻译,此时就非常受益。
以前我叫身边的朋友读经典,结果很多人都回复我:"现在心静不下来,读不进去"。这一读不进去,又与经典擦肩而过了,太可惜了。这个时代佛法称之为"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有两个特征很明显,一是人们贪嗔痴习气特别重,二是外界的诱惑又是特别的多,内外因素相结合,所以人心都特别的浮躁,定力非常差。
《大学》里面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要想人生有所得,我们一定要懂得"止",止什么?《了凡四训》里面讲:"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所以,我们要止妄念!
看看身边的人,有几个能止妄念,有多少定得下来?心不定,那一定也不静,也不安,最后也不能得。我们以前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我也知道读经典好呀,但是我心定不下来,心静不下来,经典读不进去呀,等我心定下来,静下来,我再去读",表面听,合情合理,但其实不然。
我的真实感悟,不是心静下来才去读经,而是读经过程中,让我们浮躁的心静下来。不信,下次当你觉得烦了、累了,能量低、心浮气躁的时候,你用诵读的方式,不要去思虑,读半个小时的经典,你的心马上就静下来了。
为什么读经典有这个好处?
因为,我们心累、心烦,心浮气躁的时候,我们的能量是很低的,此时我们一定是在思虑,我们大脑习惯了胡思乱想,妄想妄念满天飞,越想越烦,越想越消耗能量,越想越心浮气躁,如果晚上这样胡思乱想,多半都会失眠。
然而,诵读经典,经典都是正念,正念养正气,正气提升能量,我们正气和能量提升起来了,自然就心气平和,也就不心烦,不心累了。
以前大家不懂得这个原理,心烦心累,心浮气躁的时候怎么做?要么去大吃一顿,要么去逛街购物,要么去看电影,要么喝酒买醉,要么出去旅游……这些方法,有没有效果,当时有点效果,事后心更累,心更烦,更是心浮气躁。因为本来能量、正气都不足了,我们大吃一顿,喝酒买醉,这些都是消耗我们能量的,能量正气更是被亏损了。
所以,下次心情不好,心烦心累,心浮气躁的时候,你要知道此时是因为思虑严重,妄想妄念纷飞,能量不够,正气不够了,我们要想办法,把能量和正气补起来就好了,诵读经典就可以快速提升能量,养我们的正气,这个方法快速有效,还不花钱。
我们每天的妄念真的是很严重,脑袋常常胡思乱想,想东想西,无法聚焦专注,看看身边的人就知道,很多人总是换工作换行业,这个项目做做,那个项目做做,这也想干,那也想干,心思散乱,信心能量不足,做事情总是无法坚持,做着做着就放弃了,最后往往一事无成。
我们定了一个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如果不排除,我们就无法实现目标。障碍不在外面,障碍就是我们脑袋里面的妄念。我们就拿读经典为例,比如目标是:连续、不中断、完整的读一遍《了凡四训》。我们有同修说:"读的过程中,会东想西想,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不仅仅是她的问题,是我们共同的问题。
在读经过程中,我们时常会跑出来很多妄念,比如读着读着就冒出来一个念头:"嗓子有点痛,要不休息一会再读",一旦觉察到自己走神,一旦觉察到妄念,此时我们就要立刻把念头拉回来,拉回经典中来,继续集中精力读,如果不拉回来,任由这个念头发展,那马上又会产生第二个妄念:"口渴了,要不我先去喝点水",这些妄念都是有力量的,在这些念力的牵引下,可能我们屁股就会离开椅子,读经也就中断了,我们目标也就失败了。
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
这个时代的人怨气太重,怨父母,怨爱人,怨孩子……怨人是苦海,不是生病就是招祸,如何化怨气?——诵读经典。经典都是正念,正念养正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诵读经典即可快速培养正气,开启智慧,增加信心,提升能量,化解怨气。选择一本有缘的经典,一本正经,一门深入,坚持诵读,变化气质。
这个时代的人,不管男人女人,怨气都特别的重,怨气导致各种关系不合,事业不顺,还容易生病,看一个人命运的兴衰,不是看他现在有多少钱,有多少车和房,而是看他的气象,这是曾国藩讲的:"盛衰看气象",一个人怨气重,肯定是衰败之相。
怨气重,相反正气就弱,我们只需要把正气提升起来,怨气自然就化了,提升正气简单快速的方法就是诵读经典,经典全都是正念,正念养正气,正气养正念,良性循环,过往是怨气养邪念,邪念养怨气,恶性循环。
读经典也不要贪,有些人贪钱贪名贪权,有些人贪吃贪睡贪色,有些人贪上课,贪学习,贪经典。我本人就是个案例,书架上各种经典,有儒家的,佛家的,道家的,经典是宝,所以我都想要,以前去寺庙或道观,我最喜欢的就是结缘经书,记得有一次去磁器口宝轮寺,看见有一个书房,都是免费结缘,我一口气拿了十几本,这就是贪经典,我请回来,放在了我的书架上,人家就看不到了。
经典浩瀚如海,穷其一生我们也无法读完所有的经典,还不如选择一本有缘的经典,熟读精读深读,长时间的熏陶,翻来覆去的读,一定受益无穷。什么叫有缘,你对这部经典有信心,读完之后很开心,把一部经典读通了,悟到了,天下的理都通了,所以古人说:"迷时千卷少,悟时半句多",与其100部经典各读一遍,还不如一部经典读100遍。总结一句话:一本正经,一门深入,深悟笃行,久久为功,受益无穷!
所以,我今年发愿:
每天诵读一遍《了凡四训》,一年诵读365遍,同时感召500人,一起加入诵读。
至今,读了60几遍,明显的感觉就是妄念,邪念少了很多,信心正气能量有所提升,我相信一年以后,信心正气能量一定数倍的提升,气质气象一定变化。
经典都是正念,每天往心田里面播种的都是正的、善的种子,恶念邪念少了,正念善念多了,心正,行正,果就正。《论语》讲:"君子务本",念头就是我们的本呀,念头是因,因变了,果就变了,命运就变了,读经是行善,读经是改命。
每天诵读一遍《了凡四训》,有没有障碍,障碍太多了。难不难?既难也不难。一个人就难,一群人就不难,因此我们专门建了读经共修群,也欢迎有缘人加入。
为什么选择《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代袁了凡先生写给子孙的家训,兼容儒释道三家思想,阐释了命运的真相,以及改变命运的方法,无数人因为此书而受益,《了凡四训》是一部心法,曾国藩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无论改变个人命运,还是改变家庭企业命运,此书都是必读。
写了这么多内容,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有缘人看见之后,能够激发起你读经典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有了读经的兴趣,就愿意走进这扇门,就愿意去尝试,俗话说:"千金难买我愿意",只有自己主动愿意时,其它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