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想太多”,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林黛玉。
《红楼梦》第26回,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其时已是夜里,守门的丫鬟晴雯刚刚同别人斗了嘴,心情烦闷,听见黛玉敲门,一口就回绝了。
黛玉表明身份后,晴雯仍没有听出来是她,还假借宝玉之口,说是宝玉吩咐不让开门。
黛玉气得想要质问,又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没资格说三道四,还是忍辱负重的好。又听见屋内传来宝钗的声音,更是悲从中来,觉得宝玉大概是心向宝钗的。
如此一番激烈的内心戏,愁得黛玉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一早,在众人赏花过节的时候,她一个人扛着锄头去葬花,写出了著名的《葬花诗》。
这件事本是丫鬟无礼,跟黛玉的处境毫无关系,跟宝玉的心意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但黛玉非要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想得太多,于是常常不快乐。
宝玉初见黛玉,说她“眉间若蹙”,其实就是思虑过重,以致于写在了脸上。
黛玉这种心理模式,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反省”(self-focused rumination),通俗一点说,就是想得太多。
我们常常说某人爱“钻牛角尖”,就是说遇到问题,会一头陷进去,陷入无止境的思考中,拔不出来。
我们总以为,多想一点,就会对自己的处境更清楚,更能清晰地看到未来。《幸福多了40%》一书中,用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想得太多,就离幸福越远,有百害而无一利。
想得越多,越不幸福
01 “想太多”会过度消耗我们的精力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翻开一本书,看了半小时,还停留在第一页,根本没看进去。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可能是因为脑子里在想其他的事。而如果这件事特别困难或者后果特别严重,这种情况就更甚,不仅看不进去书,甚至可能食不知味,寝不能寐。
《精力管理》一书中说,我们的精力总量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你花很多精力陷入无谓的思索中,留给你的学习和工作的精力就会减少,你的学习成绩或者工作业绩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行为模式,你就很难有出色的表现。
02 “想太多”会导致悲观的产生
我们常常不会在好事上“想太多”,促使我们“想太多”的通常是坏事,比如说,被领导批评了,工作业绩下降了,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却没查出原因,等等。
出现这些情况,我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的,但如果不及时喊停,任负面情绪一直发酵,会怎样呢?
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两组被试者做填词游戏,并且告诉其中一组被试者,他们在之前的测试中表现很差。结果,这组被试者填出来的词,多是dumb(愚蠢)、loser(失败者)、idiot(白痴)等。这说明,当他们的情绪处于低谷的时候,很容易自我怀疑,进而产生悲观想法。
如何及时止损,做到不多虑?
01 转移注意力
这个方法听起来简单到难以相信,但疗效却非常好。因为一旦将注意力转移开,你不仅将自己暂时抽离了负面情绪,如果你选择转移注意力的事情足够吸引你,你还能因此振奋精神。
所以,注意力转移法的关键,就是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来做,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约朋友逛街喝茶等等。
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刷几分钟搞笑视频,哈哈大笑一场后,顿时就有点想不起来刚刚在焦虑什么了呢。
02 每天30分钟“心事时间”
爱多想的人,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想。与其这样,不如每天辟出来30分钟的时间,啥也不干,一心一意想心事。
30分钟一到,告诉自己,今天的“心事时间”份额已满,要再接着想这个问题,得等到明天了。
有了专门的心事时间,就能将想心事与日常事务区分开来,极大地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03 找朋友倾诉
事实上,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感到任何不快时,找朋友倾诉,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向朋友倾诉有两个好处,一是在倾诉的过程中,我们得以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感到郁结,不吐不快,一旦说出来,我们的感受就会好很多。
另一个好处是,朋友的情感支持,会带给我们自信和勇气。向朋友倾诉的时候,朋友即使一句话不说,但有人愿意倾听,愿意陪伴,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心灵上的慰藉。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办法,一定要挑好对象,最好能选择一个亲近的,又足够理性的朋友,这样谈话才不至于给对方造成负担。
我们欣赏黛玉的才情,喜欢黛玉的率真,但没有人想成为她,因为她不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人,从避免“想太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