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中国教育报读书会朱爱朝领读群的第四天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群,我即使会翻看这本书,但是绝对没有持续读下去的勇气和毅力,就更别说写点什么了?
专业性的术语很多,有些地方确实是看的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当然,与此同时,一方面好佩服刘铁芳老师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浅薄无知,如果自己的阅读史足够的丰富,我想今天的阅读感悟和收获又会是更高的一个层面。
今天还抽时间看了中国教育报给老师 的读书课中的闫学老师的《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虽然是回放,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启示与收获。也再次增强了我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这就犹如刘铁芳老师在《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书中说到的“欢乐地看”,我想此时此刻我就处在这样的境界中。
但是,我相信只要一直在路上,永不停息,永远都不会晚。
下面是我关于今天阅读内容的摘抄与感悟:
第二章 身体的激活与教育意向性的唤起:起兴作为教学的初始技艺
原文:真正的教学以个体成人为指向,但任何教学都不足以让个体成人,而是只能唤起个体成人的生命意向。好的教学就在于能够不断敞开、激活个体的生命意向,即个体渴求自身整全的意向姿态。
感悟:教学的目标在于育人,而教学的作用在于唤醒。进一步说,就是唤醒个体成人的欲望、内驱力。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得以唤醒。当然,我认为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家庭的幸福感、社会整体的价值观等等,也都会影响学生内驱力的生成性与持久性。所以说,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意向,这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话题。但是,不论是哪一方,都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升唤醒学生生命意向的能力和素养。
原文:教育的意向性,即人对教育的敏锐性。
感悟:
原文:整体性起兴的匮乏容易导致厌世,即时性起兴的缺席则直接导致厌学。
感悟:也就是,在内心深处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此来指引在日常学习中的行为。换而言之,是要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与目标,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奋斗目标,仅仅靠外界的干预、甚至采取强制手段,去管控,并不是长久之计。心中有了照亮前行之路的灯塔,那么就会提升到达目的地的效能。
一、教育意向性的内涵:身体的唤起
原文: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读书时说:“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使人终生都人迷地想同书中的思想、美、人的伟大精神、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打交道。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①其实,书中的任何思想、美、人的伟大精神、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都不足以成为个体教育发生的依据,而不过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只有当个体对书所代表的思想、美、人的伟大精神以及知识源泉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倾向性时,这种潜在的可能性才有变成现实的可能。
感悟: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是前提条件是,他首先是一个人“仁者”、“智者”,否则都是空谈。
感悟:良好的学习要做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内驱力是教育性的关键,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可能性。
原文:理解教育的发生,不能简单地把受教育者和教育目标的特性分割开来考察,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关系,唯有当受教育者的意识真实地朝向了教学事物,其充满欢乐地、充满好奇地、富于关切地、凝神地“看”教学事物时,个体教育的发生才是可能的。有效教学、生本教育“欢乐地看”指涉如何看,即意向行为,“ 教学事物”指涉看什么,即意向对象。①我们把“欢乐地看-教学事物”作为个体教育意向教育活动并不是纯粹的智力意义上的知识授受的活动,教育所要培养的也并不是单纯掌握客观知识的主体,不是对抽象的个人主体性的建构,而是关注活生生的渴求意义的人的生成及其对富有意义的生活的建构,关注个体对生活和世界的爱与热情。
感悟: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好协同育人的机制,才能实现最优结果。我觉得,可以在高等学府开设婚姻家庭课,毕竟这是未来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而且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要努力建立学习的共同体,让家长参予到教学中来,自我成长,共同反思。开放教室,开放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形成学习共同体。
二、教育意向性的双重结构及其形成
原文:当然,两者绝非简单分割的对象,实际,上整体性的教育意向性的形成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个即时性的教育意向性的唤起,而且,低龄阶段的学校教育经历对于个体整体教育意向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感悟:的确按照人的心智发展规律来看,整体性教育意向性的唤醒的关键期及时孩子的低领阶段,所以良好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对个体的成长、成人至关重要。
原文:发生在个体生命开端的亲子之爱,可谓其教育意向性的发端。亲子之爱的重要性,正在于它在一个人生命的开端处开启其面向父母、他人的意向性结构,让其活在爱者-被爱者的关系结构之中。个体生命开端处的爱的意向性的开启,正是个体爱这个世界,也是其“欢乐地看-世界”的意向性结构的开端。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陪伴直接关涉孩子朝向世界的基本态度。一旦孩子在这个阶段缺少父母的陪伴,其就很容易关闭自己曾经面向世界开启的意向性结构。
感悟:在此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回顾从教经历,问题学生的问题其实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亲子之间陪伴的存在性和质量,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整体性意向的正向形成。所以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教育,更是家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