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汉族大国高昌,立国180年亡于唐
提起高昌国,你可能会记起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师,西行途中路过高昌,国王麴文泰隆重接待,并结为异性兄弟。玄奘法师临行前向鞠文泰承诺,回返东土时,一定再次到高昌讲法。但遗憾的是,因为在大唐和西突厥的战争中,高昌背叛大唐,唐太宗恼怒,遣军灭亡了高昌国,麴文泰也撒手人寰。玄奘法师不胜唏嘘,闻麴文泰后人安置在洛阳,便把自己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托人赠给他,以了却无法兑现当年对义兄麴文泰的遗憾,这也成为佛教史上的佳话。
一. 汉时的军事要塞
高昌国的故址,在吐鲁番东。出河西,走天山北麓,不远即可到达,汉时期,隶属天山北麓的车师前国。
为什么称作高昌呢?
其实,早在汉武帝时期,大汉政权就已经取得了对西域的控制权;汉宣帝时期,更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全面管理西域天山南北,保护丝绸之路商道的安全;汉元帝时,为防御北匈奴时不常从西北大漠南下侵扰,则在其必经之路的车师前国境内,修建了军事壁垒,因其地势高岸险要,命名高昌壁(垒),并从中原迁居大量汉人屯垦,高昌基本汉化,成为中原文明在西域的重镇。
*汉元帝的屯垦举措,奠定了华夏文明在西域的传播,使得高昌成为了内地政权的桥头堡,意义重大!
二. 十六国时,高昌五易其主,终因柔然立国
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张骏首设高昌郡,此后,高昌郡先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442年,北凉被北魏灭国,国王沮渠牧犍被俘,其弟沮渠无讳领残余向西逃往高昌,驱逐太守阚爽,自立为王,史称后北凉。阚爽率族人逃往漠北最强大的民族-柔然境内避难。
460年,柔然攻陷高昌,杀死后北凉王沮渠安周,后北凉灭亡。事后,柔然满足高昌汉人的请求,册立阚爽的族人阚伯周为王,并以“高昌”为国号,此即高昌立国之始。
*立国前,高昌故地,从来都是内地王朝的属地。
三. 北魏时期,高昌动乱不止,国王数易
阚氏高昌期间,彻底断绝与中原王朝的往来,以柔然为保护国,俨然后者的附庸。
488年,已经做大的原柔然敕勒部建立的高车国,不满高昌国依然对柔然的效忠,发兵攻陷高昌,杀死国王阚首归,册立敦煌汉人官员张孟明。
前496年,因高车国索取无度,高车民众造反了,杀死了傀儡国王张孟明,拥立马儒为国王,而马儒,随即向北魏表示效忠,并准备举国内迁。
前501年,高昌本地民众眷恋故土,不愿内迁,则杀死国王马儒,又拥立右长史麹嘉为高昌王。
*既能拥立,就能废弃,小国之君,如同儿戏!
四. 麴氏高昌,西魏南梁时达到鼎盛
麹嘉上台后,继续向北魏称臣纳贡,但不再考虑举国内迁的事情。同时,麹氏王朝发展经济,提倡汉文化,并将民众普遍信仰的佛教定为国教。如此,稳固麹氏王族的地位,壮大高昌的国力。
经过麴氏数十年经营,西魏(535-556年)南梁(502-557年)时期,高昌国实力达到顶峰。《梁书·高昌传》记载:“南接河南,东连敦煌,西次龟兹,北邻敕勒,置四十六镇”,名副其实的西域大国。说明一下,此处的“河南”,乃是南朝史书对鲜卑吐谷浑的别称,在今青海境内,因位于黄河南而得名。
*高昌,在麴氏王族经营下,终于纵横千里,跨越天山南北,这是其高光时刻,也是最后的荣耀,历史让它遇上了来自东方的庞然大物——突厥,隋王朝,唐王朝,作为以佛教为本义的城邦组合体,败亡是必然的。
五. 选边站队不慎,终于被唐太宗灭国
6世纪中,突厥强势崛起,盛极一时的高车、柔然相继败亡,高昌亦概莫能外。
隋初,高昌在西域的郡县皆被突厥侵占,都城也一度沦陷,最终在隋的帮助下得以复国,高昌向隋称臣纳贡,甚至派兵跟随隋炀帝远征高句丽,默许设置西戎校尉府,统管西域事务。
唐初,麴氏高昌国继续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
贞观四年,630年,麴文泰携夫人宇文玉波(隋朝和亲公主,出自北周皇族),前往长安朝觐。唐太宗很满意,赏赐颇丰,并赐宇文玉波为李姓,封常乐公主,将她加入宗室籍属。
然而,高昌与唐朝之间的亲密关系并未维持多久。
贞观十三年,639年,统一漠北后的西突厥,派大军进驻高昌,麴文泰出于自保,投靠了西突厥。麴文泰叛唐后,与西突厥联兵犯伊吾、掠焉耆,阻绝西域商道,并大肆收容从中原逃来的罪犯,由此,引起唐太宗的愤怒。
高昌故城遗址
麴文泰投靠西突厥的同年冬,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契苾何力远征高昌,不可靠的西突厥根本没有派出援军,麹文泰后悔莫及,先后3次向唐求和,都被拒绝。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包围高昌城,麹文泰惊惧而死,其子麹智盛投降,立国180年的高昌灭亡,唐设置为西州,成为安西都护府治所。
看来,弱国的选边站队很是重要的!